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濕熱腹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濕熱腹痛是一種病證名,指的是中焦濕熱內結、通降失調所引致的腹痛。這種腹痛的特點是腹壁雖較柔軟,但按壓時疼痛加劇,且常伴有其他濕熱症狀。

根據《雜病源流犀燭.腹少腹病源流》的記載,治療濕熱腹痛宜使用升提、利小便的藥物,例如升麻、柴胡、防風、葛根、木通、黃連、黃芩、滑石、車前等。如果症狀不緩解,則需微量利導,並加入熟大黃,以達到「土鬱則奪之」的治療原則。

這種治療方法屬於清熱化濕、通腑導滯的方針。詳細的治療方案可以參考腹痛的相關資料。

濕熱腹痛的臨床特徵主要包括:

  1. 腹痛通常出現在右下腹,呈間歇性絞痛,可能放射到下腹和髂窩,疼痛劇烈,並伴有噁心、嘔吐、腹脹、便祕或腹瀉等症狀。

  2. 腹部壓痛,按壓時疼痛加劇。

  3. 舌質紅,舌苔黃膩,脈搏滑數。

濕熱腹痛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包括腹痛、腹脹、便祕或腹瀉等症狀,以及舌質紅、舌苔黃膩、脈搏滑數等體徵。

治療濕熱腹痛的主要方法是清熱化濕、通腑導滯。常用的方劑包括:

  1. 茵陳蒿湯:茵陳蒿、大黃、黃芩、黃連、木通、車前子、滑石。

  2. 三仁湯:白扁豆、薏苡仁、冬瓜仁、澤瀉、通草、滑石。

  3. 保和丸:山楂、神曲、麥芽、陳皮、萊菔子、甘草。

預防濕熱腹痛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飲食宜清淡,避免食用辛辣、油膩、生冷等刺激性食物。

  2. 注意衛生,避免接觸不潔的物品。

  3. 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激動。

  4. 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

  5. 定期進行健康檢查,早期發現病變,早期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