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濕熱腹脹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濕熱腹脹,病證名。指腸胃濕熱內蘊所致之腹脹。《症因脈治》卷三:「濕熱腹脹之證,面目黃腫,小便赤澀,大便或結、或泄黃糜,或日晡潮熱,煩渴口苦,口甘口淡,腹脹脅痛。」治以清利濕熱為主。脅痛、口苦、面黃者,用龍膽瀉肝湯以瀉肝膽之火;小便赤澀,用木通六一散以導膀胱濕熱;二便均澀,八正散;大便黃糜狀,用家秘瀉黃散;日晡潮熱,大柴胡湯。煩渴口淡,乾葛[石膏湯](/formula/35405)。口苦清肝膽之火,口甘清脾火,口淡清胃火,口咸清腎火。參見腹脹條。

濕熱腹脹的症狀:

  1. 面目黃腫:由於濕熱內蘊,阻遏氣機,使氣血運行不暢,水液停滯,導致面部浮腫,皮膚發黃。
  2. 小便赤澀:由於濕熱下注膀胱,使膀胱氣化不利,導致小便短赤、澀痛。
  3. 大便或結、或泄黃糜:由於濕熱蘊結腸胃,使腸道傳導功能失常,導致大便乾結或泄瀉,大便呈黃色或黃色稀水狀。
  4. 日晡潮熱:由於濕熱蘊結,化熱生火,導致午後出現潮熱、煩渴、口苦等症狀。
  5. 煩渴口苦:由於濕熱內蘊,耗傷津液,導致口乾舌燥、口苦。
  6. 口甘口淡:由於濕熱蘊結,影響脾胃運化,導致脾胃功能失常,出現食欲不振、口淡不渴等症狀。
  7. 腹脹脅痛:由於濕熱蘊結腸胃,使腸道氣機不暢,導致腹脹、腹痛,疼痛可向脅肋部放射。

濕熱腹脹的治療方法:

濕熱腹脹的治療,以清利濕熱為主。常用方藥有龍膽瀉肝湯、木通六一散、八正散、家秘瀉黃散、大柴胡湯、乾葛石膏湯等。

龍膽瀉肝湯具有清肝膽濕熱、利膽退黃的功效。主治肝膽濕熱所致的脅痛、口苦、目黃等症。

木通六一散具有清熱利濕、通淋止痛的功效。主治濕熱下注膀胱,導致小便短赤、澀痛等症。

八正散具有清熱利濕、和胃止瀉的功效。主治濕熱蘊結腸胃,導致大便乾結或泄瀉等症。

家秘瀉黃散具有清熱利濕、通便退黃的功效。主治濕熱蘊結腸胃,導致大便黃色稀水狀等症。

大柴胡湯具有清熱解毒、和胃降逆的功效。主治濕熱蘊結,化熱生火,導致午後出現潮熱、煩渴、口苦等症。

乾葛石膏湯具有清熱解毒、生津止渴的功效。主治濕熱內蘊,耗傷津液,導致口乾舌燥、口淡不渴等症。

濕熱腹脹的飲食調理:

  1. 飲食宜清淡,多吃蔬菜水果,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  2. 不宜吃油膩、生冷、不易消化的食物。
  3. 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。
  4. 保持大便通暢。
  5.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
濕熱腹脹的預防方法:

  1. 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,注意飲食衛生。
  2. 不吃生冷、不易消化的食物。
  3. 避免過度勞累。
  4. 保持心情舒暢。
  5. 適當鍛鍊身體,增強體質。

濕熱腹脹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,如果出現了相關症狀,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