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濕熱眩暈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濕熱眩暈,病證名。指外感濕熱所致之眩暈。見《症因脈治.外感眩暈》。臨床以頭目眩暈,自汗,面垢背寒,口渴欲飲,小便黃赤為常見癥候,亦可兼有發熱。其脈濡數,舌苔黃膩。宜清化濕熱,用人參白虎湯、黃連香薷飲等方。參見眩暈條。
《症因脈治.外感眩暈》曰:
“濕熱眩暈者,頭目眩暈,自汗,面垢背寒,口渴欲飲,小便黃赤,脈濡數,舌苔黃膩。治宜清化濕熱,用人參白虎湯、黃連香薷飲等方。”
濕熱眩暈是外感濕熱所致的眩暈。臨床表現為頭目眩暈,自汗,面垢背寒,口渴欲飲,小便黃赤,脈濡數,舌苔黃膩。治療宜清化濕熱,可用人參白虎湯、黃連香薷飲等方。
人參白虎湯出自《傷寒論》,原方組成為人參、白虎湯。白虎湯由石膏、知母、甘草組成,具有清熱瀉火、生津止渴的作用。人參白虎湯具有清熱瀉火、生津止渴、益氣扶正的作用,適用於外感濕熱所致的眩暈。
黃連香薷飲出自《溫病條辨》,原方組成為黃連、香薷、甘草、生薑、大棗。黃連具有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的作用。香薷具有發汗解表、清熱利濕的作用。甘草具有緩急和中、調和諸藥的作用。生薑具有發汗解表、溫中止嘔的作用。大棗具有補中益氣、養血安神的作用。黃連香薷飲具有清熱解表、宣肺利濕、和中止嘔的作用,適用於外感濕熱所致的眩暈。
濕熱眩暈的預防方法包括:
- 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,注意個人清潔,避免接觸不潔的物品。
- 飲食宜清淡,不吃辛辣刺激、油膩生冷的食物。
- 適當鍛鍊,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-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濕熱眩暈的治療方法包括:
- 藥物治療:可使用清熱解毒、利濕退黃的中藥治療。
- 針灸治療:可使用清熱利濕、通絡止痛的針灸穴位進行治療。
- 推拿按摩:可使用清熱利濕、通絡止痛的推拿手法進行治療。
- 食療治療:可使用清熱解毒、利濕退黃的食療方進行治療。
濕熱眩暈患者應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。飲食宜清淡,不吃辛辣刺激、油膩生冷的食物。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如果症狀嚴重,應及時就醫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