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濕傷脾陽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濕傷脾陽,中醫名詞,指脾陽受損的病證。脾喜燥惡濕,如寒濕停滯,可致脾陽受損。症見痞滿、腹痛、洞泄、四肢不溫,舌淡苔白而滑,脈緩滑。

《溫病條辨.中焦篇》:「濕入中焦……有傷脾陽,有傷脾陰,……傷脾胃之陽者十常八、九。」

治宜溫中健脾,輔以燥濕之法。

以下是濕傷脾陽的詳細解釋:

脾陽是指脾臟陽氣的功能。脾陽主運化水濕,若脾陽虛弱,則運化水濕功能失常,水濕停聚,可導致脾陽受損。

濕傷脾陽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
1、脾胃功能失調:患者常有食欲不振、腹脹、腹痛、便溏等症狀。

2、四肢不溫:由於脾陽虛弱,不能溫煦四肢,所以患者常有四肢不溫的症狀。

3、舌淡苔白而滑:舌淡苔白而滑是脾陽虛弱的表現。

4、脈緩滑:脈緩滑是脾陽虛弱的表現。

濕傷脾陽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:

1、溫中健脾:可用附子、乾薑、白朮、茯苓等中藥。

2、燥濕化痰:可用蒼朮、白朮、茯苓、陳皮等中藥。

3、健脾利濕:可用白朮、茯苓、澤瀉、薏苡仁等中藥。

濕傷脾陽的預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:

1、飲食宜清淡,不宜吃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

2、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。

3、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波動。

4、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

濕傷脾陽是中醫常見的病證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導致脾陽虛弱,影響人體健康。因此,如果出現相關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