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濕勝陽微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濕勝陽微,中醫病證名。指濕邪過盛傷害陽氣。濕為陰邪,重濁粘滯,能阻滯陽氣活動,尤易損傷脾陽,症見面白、胸悶、腹脹、痞滿、泄瀉,甚則形成水腫等。因而治濕須要維護陽氣,不得過用寒涼。《溫熱論》:「濕邪害人最廣,如面色白者,須要顧其陽氣,濕勝則陽微也。」

濕勝陽微的病因病機

濕邪過盛,阻遏陽氣,陽氣不能正常發揮其溫煦、升發、推動作用,則出現面色白、胸悶、腹脹、痞滿、泄瀉等症狀。

濕勝陽微的臨床表現

濕勝陽微的臨床表現主要有:

  1. 面色白:由於陽氣不足,不能溫煦肌膚,故面色白。
  2. 胸悶:由於濕邪阻遏陽氣,陽氣不能正常運行,則胸悶。
  3. 腹脹:由於濕邪阻遏陽氣,陽氣不能正常運行,則腹脹。
  4. 痞滿:由於濕邪阻遏陽氣,陽氣不能正常運行,則痞滿。
  5. 泄瀉:由於濕邪阻遏陽氣,陽氣不能正常運行,則泄瀉。

濕勝陽微的治療方法

濕勝陽微的治療方法主要有:

  1. 健脾利濕:健脾利濕是治療濕勝陽微的主要方法。可以使用白朮、茯苓、澤瀉、蒼朮等中藥。
  2. 溫陽散寒:溫陽散寒可以幫助陽氣恢復正常,可以使用附子、乾薑、肉桂等中藥。
  3. 活血化瘀:活血化瘀可以幫助改善血液循環,可以使用當歸、川芎、桃仁等中藥。

濕勝陽微的預防方法

濕勝陽微的預防方法主要有:

  1. 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:飲食要清淡,不吃生冷油膩的食物。
  2. 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。
  3. 適當鍛鍊,增強體質。
  4. 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波動。

濕勝陽微是中醫常見的病證,如果出現相關症狀,應及時到醫院就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