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濕嗽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濕嗽是一種呼吸系統疾病,病因是濕邪傷脾,即濕氣侵入人體引起的。濕氣容易傷及脾臟,而脾臟的功能是運化水濕,當濕邪侵襲脾臟時,脾失運化功能,導致水濕停滯聚集,形成痰,痰多就會引起咳嗽。

濕嗽的臨床表現是咳嗽痰多,痰的顏色通常偏白且稀薄,帶有黏液。患者在咳嗽時會感到胸部悶悶不舒服、呼吸困難,也可能出現氣短乏力等症狀。舌苔會呈白色且膩潤,脈搏則是濡滑而細。

治療濕嗽的主要方法是健脾化痰,可以使用白術湯或白術丸等方藥。白術湯的成分包括白術、茯苓、甘草、陳皮、半夏、生薑和大棗,具有健脾化痰、燥濕止咳的療效。白術丸的成分與白術湯相似,同樣具有健脾化痰、燥濕止咳的作用。

預防濕嗽的方法包括調整飲食、規律作息和運動鍛煉等。飲食方面應避免食用生冷、油膩和辛辣刺激的食物,建議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,例如白米粥、小米粥、山藥粥和蓮子粥等。在作息方面,要保持早睡早起,避免熬夜和暴飲暴食,並避免長時間久坐而不運動。進行適量的運動可以增強身體的抵抗力,預防濕邪入侵。

若出現咳嗽、痰多等症狀,應及早就醫,及時治療,以免疾病加重並引發肺部感染和支氣管炎等嚴重病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