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濕痰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濕痰是中醫病理名稱,屬於痰飲的一種。濕痰可分為外感和內傷兩種形式。外感濕痰一般是因為感染外邪引起的,而內傷濕痰則多由於飲食不節、情志不遂等因素所致。濕痰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四肢倦怠、腹痛、腫脹、泄瀉等症狀。在治療上,主要是以化痰利濕為主,可使用山精丸、三仙丸等藥物。

根據《醫學入門》卷五的記載,“濕痰”生於脾,常見的症狀有四肢倦怠、腹痛、腫脹、泄瀉等。治療方法是以化痰和利濕為主,可使用山精丸、三仙丸等藥物,也可以使用二陳湯加苡仁、竹茹、杭芍、山藥等治療。

根據《雜病源流犀燭.痰飲源流》的記載,濕痰常見於脾,其特徵是黃色的痰液,滑膩而容易排出,伴有四肢倦怠、軟弱喜臥、腹脹食滯等症狀,脈搏必然緩慢。治療上,可以使用白術丸、六君子湯、保和丸、消暑丸、妙應丸等藥物,根據不同情況分別從脾部治療。

可見,濕痰主要存在於脾經,因此也稱為脾經濕痰。參考條目還有痰飲、外感濕痰、內傷濕痰、脾經濕痰。

濕痰的病因與機理

濕痰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外感風寒、濕邪入侵人體,內藏於脾臟,形成痰濕。
  2. 脾胃受損,飲食不節,過食生冷油膩的食物,造成脾臟機能失調,水濕積聚,形成痰濕。
  3. 情緒困擾,肝臟無法順利疏解,逆行侵犯脾臟,使脾臟機能受損,水濕積留,形成痰濕。

濕痰的臨床表現

濕痰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四肢倦怠,身體沉重不爽,頭部感到沉重,胸悶腹脹,食慾不振,大便稀薄,小便困難。
  2. 痰液呈白色黏稠,咳嗽時不容易排出,有時痰液中帶有白色的泡沫。
  3. 舌苔白膩,脈搏滑膩。

濕痰的治療方法

治療濕痰主要以化痰利濕為主,可使用以下方法:

  1. 清熱化痰:可以使用桑菊飲、銀翹散、瀉白散等藥物。
  2. 健脾利濕:可以使用二陳湯、藿香正氣散、香砂六君子湯等藥物。
  3. 調理氣機,和胃消食:可以使用保和丸、香附六君子湯等藥物。

預防濕痰

預防濕痰的方法包括:

  1. 注意飲食,避免食用生冷油膩的食物。
  2. 維持穩定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激動。
  3. 適度運動,增強身體素質。
  4. 定期進行體檢,及早發現並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