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濕痰發熱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濕痰發熱,病證名。指濕痰內鬱而致之發熱。《丹溪心法.發熱》:「濕痰發熱,炒片芩、炒黃連、香附、蒼術。右為末,用栝樓穰丸。濕痰,夜發熱,以三補丸加白芍藥為末。」參見發熱、痰積發熱等條。
濕痰發熱的病因病機
濕痰發熱的病因,主要有外感濕熱、內傷痰濕、飲食不節、勞倦過度等。外感濕熱,由於感受暑濕之邪,或雨水淋濕,或食用生冷油膩之物,均可導致濕熱內蘊,化生痰濁,阻遏清陽,鬱而化熱,發為濕痰發熱。內傷痰濕,由於素體痰濕偏盛,或飲食不節,或勞倦過度,或久病不愈,均可導致痰濕內生,阻遏清陽,鬱而化熱,發為濕痰發熱。飲食不節,由於過食肥甘厚味,或嗜酒無度,均可導致脾胃運化失常,濕濁內生,阻遏清陽,鬱而化熱,發為濕痰發熱。勞倦過度,由於勞倦過度,耗傷氣陰,脾胃失健,濕濁內生,阻遏清陽,鬱而化熱,發為濕痰發熱。
濕痰發熱的臨床表現
濕痰發熱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發熱、頭痛、胸悶、痰多、口苦、口黏、口臭、大便溏薄、小便不利等。發熱多為低熱或不規則發熱,頭痛多為脹痛,胸悶多為隱痛,痰多多為白色黏痰,口苦、口黏、口臭多為濕熱內蘊所致,大便溏薄、小便不利多為濕濁阻遏氣機所致。
濕痰發熱的診斷
濕痰發熱的診斷,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結合病史、體徵等進行綜合判斷。
濕痰發熱的治療
濕痰發熱的治療,以清熱化痰、利濕解毒為主。常用方藥有三黃瀉心湯、二陳湯、三仁湯、香蘇竹茹湯等。三黃瀉心湯由黃連、黃芩、黃柏組成,具有清熱瀉火、燥濕化痰的功效,適用於濕熱內蘊、痰熱壅盛所致的濕痰發熱。二陳湯由半夏、茯苓、陳皮、甘草組成,具有燥濕化痰、健脾和胃的功效,適用於脾胃虛弱、痰濕內生所致的濕痰發熱。三仁湯由杏仁、白蔻仁、厚朴、陳皮、茯苓、甘草組成,具有宣肺化痰、利濕解毒的功效,適用於肺熱痰盛、濕熱內蘊所致的濕痰發熱。香蘇竹茹湯由香附、蘇葉、竹茹、枳殼、厚朴、陳皮、茯苓、甘草組成,具有理氣化痰、和胃利濕的功效,適用於肝鬱脾虛、痰濕內生所致的濕痰發熱。
濕痰發熱的預防
濕痰發熱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- 注意飲食,避免過食肥甘厚味、生冷油膩之物。
-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不熬夜,不暴飲暴食,適當鍛鍊身體。
- 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- 在外出時,注意防寒保暖,避免受涼。
- 一旦出現發熱、頭痛、胸悶、痰多等症狀,應及時就醫,以免延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