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濕痰發熱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濕痰發熱

濕痰發熱是一種病名,指的是因濕痰內積而引起的發熱症狀。對於濕痰發熱的治療,常使用具有清熱化痰、利濕解毒功效的方劑。

濕痰發熱的病因病機

濕痰發熱的病因主要包括外感濕熱、內傷痰濕、飲食不節、勞倦過度等。外感濕熱指的是由於暑濕邪氣的侵襲,或者雨水淋濕或食用生冷油膩的食物,都可能導致濕熱內蘊,並形成痰濁,阻遏清陽,最終形成濕痰發熱。內傷痰濕指的是體內痰濕偏盛,或飲食不節,或勞倦過度,或久病不癒,都可能導致痰濕內生成為濕痰發熱。飲食不節指的是過食肥甘厚味,或者嗜酒過度,這些都可能導致脾胃運化失調,濕濁滋生,阻遏清陽,形成濕痰發熱。勞倦過度指的是過度的勞累,耗傷氣陰,脾胃功能失調,濕濁內生,阻遏清陽,形成濕痰發熱。

濕痰發熱的臨床表現

濕痰發熱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發熱、頭痛、胸悶、痰多、口苦、口黏、口臭、大便溏薄、小便不利等症狀。發熱多為低熱或不規則發熱,頭痛多為脹痛,胸悶多為隱痛,痰多多為白色黏痰,口苦、口黏、口臭多為濕熱內蘊所致,大便溏薄、小便不利多為濕濁阻遏氣機所致。

濕痰發熱的診斷

濕痰發熱的診斷主要依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結合病史和體徵等進行綜合判斷。

濕痰發熱的治療

濕痰發熱的治療以清熱化痰、利濕解毒為主。常用的方劑有三黃瀉心湯、二陳湯、三仁湯和香蘇竹茹湯等。三黃瀉心湯由黃連、黃芩、黃柏組成,具有清熱瀉火、燥濕化痰的功效,適用於濕熱內蘊、痰熱壅盛所致的濕痰發熱。二陳湯由半夏、茯苓、陳皮、甘草組成,具有燥濕化痰、健脾和胃的功效,適用於脾胃虛弱、痰濕內生所致的濕痰發熱。三仁湯由杏仁、白蔻仁、厚朴、陳皮、茯苓、甘草組成,具有宣肺化痰、利濕解毒的功效,適用於肺熱痰盛、濕熱內蘊所致的濕痰發熱。香蘇竹茹湯由香附、蘇葉、竹茹、枳殼、厚朴、陳皮、茯苓、甘草組成,具有理氣化痰、和胃利濕的功效,適用於肝鬱脾虛、痰濕內生成濕痰發熱。

濕痰發熱的預防

預防濕痰發熱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
  1. 注意飲食,避免過食肥甘厚味、生冷油膩的食物。
  2.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不熬夜,不暴飲暴食,適當鍛鍊身體。
  3. 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  4. 外出時注意防寒保暖,避免受涼。
  5. 若出現發熱、頭痛、胸悶、痰多等症狀,應及時就醫,以免延誤治療。

參考資料:丹溪心法、中醫百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