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濕痰痿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濕痰痿,病證名。痿證之一。系濕痰客於經脈所致。見《證治匯補.痿躄章》。較多見於體肥患者。《張氏醫通.痿痹門》:「痿,屬濕痰者,手足軟弱,脈沉滑,兼腰膝麻木,或腫。」由於痿證多有「陽明熱,宗筋失養」(見《簡明醫彀》卷三)之病理,故此病當以燥濕化痰為主,兼以清熱。朱震亨用二陳湯加蒼白術、黃芩、黃柏、竹瀝、薑汁施治(見《丹溪心法.痿》)。參見痿條。

濕痰痿的病因病機

濕痰痿的病因是濕痰客於經脈,導致宗筋失養。濕痰的形成與脾胃功能失調有關,脾主運化水濕,若脾胃功能失調,水濕不能正常運化,就會聚集在體內,形成濕痰。濕痰性質粘稠,不易排出,會阻礙經脈的氣血運行,導致宗筋失養,出現痿證的症狀。

濕痰痿的臨床表現

濕痰痿的臨床表現主要有手足軟弱、脈沉滑、兼腰膝麻木,或腫。手足軟弱是由於濕痰阻滯經脈,導致宗筋失養,肌肉失去正常的營養,出現軟弱無力的症狀。脈沉滑是由於濕痰阻滯經脈,導致氣血運行不暢,脈象就會變得沉滑。腰膝麻木是由於濕痰阻滯經脈,導致氣血運行不暢,影響到腰膝部位的營養,出現麻木的症狀。腫是由於濕痰在體內聚集,導致局部組織水腫所致。

濕痰痿的治療方法

濕痰痿的治療方法以燥濕化痰、清熱解毒為主。常用方劑有二陳湯、三仁湯、五苓散等。二陳湯由半夏、茯苓、陳皮、甘草組成,具有燥濕化痰、健脾和胃的作用。三仁湯由杏仁、白朮、薏苡仁、陳皮組成,具有利水滲濕、健脾和胃的作用。五苓散由豬苓、茯苓、澤瀉、白朮、桂枝組成,具有利水滲濕、健脾和胃的作用。

濕痰痿的預防方法

濕痰痿的預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:

1、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,飲食要清淡,少吃油膩、辛辣、刺激的食物。

2、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
3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戒菸戒酒,勞逸結合。

4、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

5、定期體檢,早發現早治療。

濕痰痿的危害

濕痰痿如果不及時治療,會導致宗筋失養,肌肉萎縮,嚴重者甚至會導致癱瘓。因此,一旦出現手足軟弱、脈沉滑、兼腰膝麻木,或腫等症狀,一定要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