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濕痰眩暈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濕痰眩暈(痰暈)與治療措施

濕痰眩暈,又稱痰暈,是眩暈的一種常見證型之一,由於濕痰壅遏清陽所致。典型的臨床表現包括眩暈頭痛、噁心嘔吐、胸悶納獃、脈濡(或濡滑)以及苔白膩。

濕痰眩暈的病因主要與外感濕邪和內生痰濕有關。外感濕邪入侵人體後,會導致脾胃運化失常,水濕停留,進而造成痰濕聚集,壅遏清陽,從而引發眩暈。內生痰濕則多是由於飲食不節、脾胃功能失調、水濕停留所致。長期受阻的水濕在體內轉化成痰濕,最終形成痰濕聚集,壅遏清陽,引發眩暈。

濕痰眩暈的治療以燥濕化痰為主。常用的治療方法包括半夏白術天麻湯、溫膽湯等。對於合併氣虛的患者,可適當使用六君子湯加減治療。

為預防濕痰眩暈,應注意調節飲食,避免過食生冷、油膩之物,以防止濕邪內生。平時應多食用有助於健脾祛濕的食物,例如山藥、白扁豆、薏苡仁等。此外,保持良好的情緒,避免情緒波動,也有助於防止痰濕的生成。

濕痰眩暈是中醫臨床中常見的疾病之一,其發病原因複雜,臨床表現多樣,治療方法也因人而異。因此,在治療之前,應先經由醫生進行詳細的診斷,明確病因,然後根據病情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