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濕暈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濕暈

濕暈是一種眩暈病的證候名稱,又稱為傷濕眩暈。主要因冒雨後濕邪侵入中焦,阻遏清陽升騰所致。濕暈經常伴隨著鼻塞、聲重等症狀。治療方法主要是使用芎術湯。

濕暈可進一步區分為寒濕眩暈和濕熱眩暈,具體情況請參閱相關條目。

病因病機

濕暈多由冒雨患感受濕邪,濕邪侵入中焦,阻滯清陽升騰所致。如果濕邪偏重於寒,則稱為寒濕眩暈;如果濕邪偏重於熱,則稱為濕熱眩暈。

臨床表現

患者主要表現為眩暈,通常是在冒雨後出現,並常常伴隨著鼻塞、聲音沉重等症狀。治療宜使用芎術湯。

辨證論治

寒濕眩暈的症狀主要表現為眩暈、頭重如裹、寒冷發熱、肢體沉重、鼻塞流清涕、舌苔白膩、脈濡緩。治療宜使用溫化寒濕的方法,可以使用羌活勝濕湯進行加減處方。

濕熱眩暈的症狀主要表現為眩暈、頭重如裹、胸悶煩熱、口苦咽乾、小便黃赤、大便溏薄、舌苔黃膩、脈滑數。治療宜清熱化濕,可以使用三仁湯進行加減處方。

預防與調護

  1. 平時應注意防寒保暖,避免冒雨淋雨。
  2. 飲食宜清淡,少食生冷油膩的食物。
  3. 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激動。
  4. 適當鍛鍊身體,增強體質。

結語

濕暈是一種常見的眩暈病證,主要是因為冒雨受濕邪所致。臨床表現主要包括眩暈、頭重如裹、鼻塞流清涕、舌苔白膩、脈濡緩等症狀。治療方法應根據寒濕或濕熱的情況進行辨證治療。為了預防濕暈的發生,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防寒保暖,避免冒雨淋雨,飲食宜清淡,少食生冷油膩的食物,保持良好的心情,適當鍛鍊身體,增強體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