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濕腫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濕腫,病證名。水腫之一。以久居濕重之地區或房舍,或自從感受寒濕,濕邪浸漬肌體所致。

《奇效良方》:「病水寒不得宣行,成濕腫證。脈來沉遲,色多青白,不煩不渴,小便艱少而澀,大便滑泄。」

《秘傳證治要訣》:「感濕而腫者,其身雖腫,而自腰以下至腳腫,腿脹滿尤甚於身,氣或急或不急,大便或溏或不溏,但宜通利小便。」

腿肢腫脹的特點是按之陷下、窅而不起。治宜健脾滲濕合升陽法。方用防己黃芪湯、除濕湯、升陽除濕湯、五苓散等方,方隅主張用蒼術、厚樸、澤瀉、茵陳以治濕腫(見《醫林繩墨.臌脹》)。

參見水腫條。

濕腫的症狀

濕腫的症狀主要表現為四肢浮腫,按之凹陷不起,皮膚不緊繃,無壓痛,小便不利,大便溏薄,舌淡苔白,脈沉細。

濕腫的治療

濕腫的治療以健脾滲濕、利水消腫為主。常用方劑有防己黃芪湯、除濕湯、升陽除濕湯、五苓散等。

濕腫的預防

濕腫的預防主要是避免久居濕重之地區或房舍,注意飲食衛生,不吃生冷油膩食物,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