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十拗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十拗

「十拗」為中醫養生學術語,記載於宋代周必大《二老堂詩語》,引《鄞川志》所述,描述老年人常見的十種生理與情志特徵。此現象反映人體隨年齡增長,陰陽氣血之盛衰變化,並與臟腑功能衰退密切相關。以下分述十拗之表現及其中醫理論基礎:

  1. 不記近事記遠事
    中醫認為,記憶力衰退與「腎精虧虛」及「髓海不足」有關。《靈樞·海論》云:「髓海不足,則腦轉耳鳴,脛痠眩冒,目無所見,懈怠安臥。」老人腎氣衰,精不充腦,故近事易忘;然年少時記憶因腎精充盈時所藏,故遠事反清晰。
  2. 不能近視能遠視
    此與肝腎陰虛相關。《黃帝內經》言:「年五十,肝氣始衰,肝葉始薄,膽汁始減,目始不明。」肝開竅於目,肝血不足則目失所養,近處視物模糊;然因陰虛陽浮,反能遠視,類似「老花眼」之表現。
  3. 哭無淚,笑有淚
    淚為肝之液,老人肝血虧虛,津液不足,故悲哭時無淚;然笑時氣機上逆,陽氣浮越,勉強逼出殘存津液,反見淚出。此現象體現「津血同源」及「氣機逆亂」之病理。
  4. 夜不睡,日睡
    此屬「陰陽失調」。《靈樞·營衛生會》指出,老人「營氣衰少而衛氣內伐」,衛陽夜間不入陰,故失眠;晝間陽氣不振,陰氣乘虛外浮,因而嗜睡。此與現代醫學「晝夜節律紊亂」相呼應。
  5. 不肖坐,多好行
    老人脾氣虛弱,久坐則氣機壅滯,易生脹滿;行走可助脾運化,促進氣血流通,故偏好活動。此與「久臥傷氣,久坐傷肉」(《素問·宣明五氣》)之理相通。
  6. 不肖食軟,要食硬
    脾胃功能衰退,運化不力,若長期飲食細軟,反致胃氣懈怠;適當咀嚼硬食可激發胃氣,助消化。然需注意「胃喜潤惡燥」,過食堅硬亦傷胃陰。
  7. 兒子不惜惜孫子
    此情志現象與「腎精虧虛」相關。腎主生殖,老人腎氣衰,對子代關注減弱;而孫輩為新生之氣,象徵生命延續,故情感轉移。中醫認為此屬「神機」自然趨向。
  8. 大事不問碎事絮
    心主神明,老人心氣不足,神思渙散,難專注複雜事務;然小節瑣事因耗神較少,反覆提及,反映「心脾兩虛」之證。
  9. 少飲酒,多飲茶
    酒性辛熱,老人陰虛內熱者多,飲酒易助火傷陰;茶能清熱生津,符合「秋冬養陰」之理。然茶亦分寒溫,需依體質選擇。
  10. 暖不出,寒即出
    老人衛陽虛衰,腠理不固,遇暖則陽氣外泄,故懶動;遇寒時陽氣被迫振奮以抗邪,反見外出。此與《傷寒論》「陽虛外越」之機理相似。

綜論
「十拗」實為人體衰老過程中,臟腑氣血陰陽失衡的外在表現。中醫強調「上工治未病」,理解這些現象有助早期調理,如補腎填精、調和陰陽、益氣健脾等,以延緩衰退。此理論亦體現中醫「整體觀」與「辨證論治」之核心思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