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十八喉風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十八喉風

十八喉風為中醫喉科病證名,指古人依據喉部病症的不同表現,將喉證歸納為十八種類型。此分類法首見於明代陳實功所著《外科正宗》卷二,後世醫家對喉風的分類各有增減,如《喉科秘旨》分為十二證,《喉科指掌》分為十六證,《重樓玉鑰》更擴展至三十六種,反映喉風證候的複雜性與辨證細化之演變。

喉風的病因病機

中醫認為,喉風多因外感風熱邪毒、內傷火熱,或陰虛火旺上炎咽喉所致。其病機與肺、胃、肝、腎等臟腑功能失調密切相關:

  1. 風熱襲肺:外邪侵襲,肺衛失宣,熱毒壅滯咽喉,常見於急性喉風。
  2. 脾胃積熱:過食辛辣厚味,脾胃蘊熱,循經上攻咽喉,導致紅腫劇痛。
  3. 肝鬱化火: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化火,火熱上灼咽喉,多見於慢性喉風。
  4. 陰虛火旺:腎陰虧虛,虛火內生,咽喉失養,症見乾燥灼痛。

常見喉風類型舉隅

雖「十八喉風」具體名目各家記載不一,然綜合歷代文獻,可歸納以下典型證型:

  1. 纏喉風:喉部腫痛連及頸項,甚則窒息,多因風火痰毒壅盛。
  2. 鎖喉風:咽喉腫塞,湯水難下,伴發熱煩躁,屬急重症。
  3. 陰虛喉風:咽喉微紅乾痛,午後加重,舌紅少苔,乃陰虛火炎之象。
  4. 酒毒喉風:因過飲烈酒,濕熱上蒸,咽喉腐爛,聲嘶氣穢。

辨證要點

喉風辨證首重腫、痛、塞、腐四症:

  • :紅腫高突為實熱,淡腫不紅多虛寒。
  • :劇痛拒按屬實證,隱痛綿綿為虛火。
  • :呼吸不暢需辨痰阻、熱結或氣滯。
  • :黏膜潰爛分膿腐(熱毒熾盛)與白腐(陰傷或寒凝)。

治療原則

喉風治法遵循「急則治標,緩則治本」:

  • 實熱證:清熱解毒為主,如黃連解毒湯、普濟消毒飲。
  • 痰熱壅盛:化痰開閉,方選導痰湯合六神丸。
  • 陰虛證:滋陰降火,常用知柏地黃丸或養陰清肺湯。
    外治法則含吹藥(如冰硼散)、針刺(少商、合谷穴放血)及探吐痰涎等。

附註:歷代醫籍對喉風的分類雖異,然其核心不離風、火、痰、虛四端,臨床須結合局部與全身症狀,方能準確辨證施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