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十二病絕產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十二病絕產
定義與源流
「十二病絕產」首載於唐代孫思邈《千金要方·卷四》,指十二種導致女性不孕或絕育的婦科病症。此概念屬中醫「絕產」(即難以生育或終身不孕)範疇,反映古代醫家對婦科疾病的系統分類與治療經驗。又名「十二經絕產」,強調其病機與經絡臟腑失調相關。
十二病症詳解
- 白帶
- 指帶下色白量多,質稀或稠,屬「脾虛濕盛」或「腎陽不足」。濕濁下注胞宮,阻滯衝任,致胞宮失養而不孕。
- 赤帶
- 帶下色赤黏稠,多因「肝鬱化熱」或「濕熱下注」,熱傷衝任脈絡,擾亂胞宮氣血。
- 經水不利
- 月經不調,包括經期紊亂、經量異常,根源於氣血失和、衝任損傷,如《婦人大全良方》云:「月水不調,則血氣乖爭,難以成孕。」
- 陰胎
- 指胞宮虛寒或瘀滯,胎元不固,可能為「胞冷無子」之證,與腎陽虛衰相關。
- 子臟堅
- 子臟(子宮)堅硬不柔,多因「血瘀成癥」或「寒凝胞脈」,如《醫宗金鑑》所述「胞中瘀血,結硬如石」。
- 臟癖
- 泛指胞宮內積聚痞塊,屬「癥瘕」範疇,氣滯血瘀痰凝互結,阻礙胎孕。
- 陰陽患痛
- 泛指下腹及陰部疼痛,因「肝鬱氣滯」或「寒濕凝滯」,導致衝任氣血不通。
- 內強
- 指陰道或子宮攣急僵硬,多因「肝風內動」或「陰血虧虛」,筋脈失養而拘急。
- 腹寒
- 下腹冷痛,畏寒肢冷,屬「命門火衰」或「寒客胞宮」,陽氣不達而難以攝精成孕。
- 臟閉
- 胞宮閉塞,月經閉止,或因「痰濕壅塞」,如《傅青主女科》言:「痰塞胞門,精難納入。」
- 五臟酸痛
- 全身臟腑功能失調,氣血生化不足,累及衝任,如「心脾兩虛」致血海空虛。
- 夢與鬼交
- 夢中交接,遺濁頻仍,古稱「夢交」,多因「心腎不交」或「相火妄動」,耗損精血而影響生育。
病機與治療原則
十二病絕產的核心病機在於「衝任損傷」與「臟腑氣血失調」,涉及肝、脾、腎三臟功能異常。治療上,中醫強調「辨證求因」:
- 虛證(如白帶、腹寒)以溫補脾腎為主,方用艾附暖宮丸、右歸丸。
- 實證(如赤帶、臟癖)需清熱化瘀,選用龍膽瀉肝湯、桂枝茯苓丸。
- 調經為要務,如《景岳全書》云:「種子之方,本無定軌,調經而已。」
古籍補充
《婦人大全良方》進一步闡述:「帶下三十六疾,皆令無子」,與十二病絕產互為補充,顯示古代醫家對婦科不孕症的多維認知。此類分類不僅指導臨床,亦體現中醫「整體觀」與「辨證論治」的特色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