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十二經標本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十二經標本
十二經標本為中醫經絡理論中的重要概念,源自《靈樞·衛氣》篇,主要闡述十二正經氣血運行的根本與標末關係。「標」指經脈之氣顯現於外的部位,多位於頭面胸背等上部;「本」則為經氣根源所在,多位於四肢末端及肘膝以下。此理論與「根結」「氣街」等學說相互關聯,共同構成經脈氣機升降出入的理論框架。
十二經標本具體分部
-
手太陰肺經
- 本:寸口(太淵穴附近)
- 標:腋下動脈(中府穴)
-
手陽明大腸經
- 本:肘中(曲池穴)
- 標:額角(頭維穴)
-
足陽明胃經
- 本:足跗(衝陽穴)
- 標:人迎穴(結喉旁)
-
足太陰脾經
- 本:足大趾內側(隱白穴)
- 標:脾俞(背部第11椎旁)
-
手少陰心經
- 本:掌後銳骨(神門穴)
- 標:心俞(背部第5椎旁)
-
手太陽小腸經
- 本:手外踝後(養老穴)
- 標:睛明穴(目內眥)
-
足太陽膀胱經
- 本:足跟外側(崑崙穴)
- 標:睛明穴(目內眥)
-
足少陰腎經
- 本:足底(湧泉穴)
- 標:腎俞(背部第14椎旁)
-
手厥陰心包經
- 本:掌後兩筋間(大陵穴)
- 標:天池穴(乳後)
-
手少陽三焦經
- 本:小指次指之間(中渚穴)
- 標:耳後(角孫穴)
-
足少陽膽經
- 本:足小趾次趾間(足臨泣穴)
- 標:耳前(聽會穴)
-
足厥陰肝經
- 本:足大趾外側(大敦穴)
- 標:肝俞(背部第9椎旁)
理論意義
十二經標本體現經脈氣血「由本達標」的運行規律,臨床可應用於診斷與治療。如標部異常(如頭面疼痛)可調治本部穴位,反之四肢病變亦可取標部腧穴。此理論亦為「上病下取,下病上取」的針灸配穴原則提供依據,並與「標本根結」學說結合,深化對經脈氣機升降的理解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