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背第一側線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背第一側線

經絡定位 背第一側線為中醫經穴定位的重要基準線之一,位於人體背部正中線(督脈)旁開1.5寸處,屬足太陽膀胱經主要循行路徑。此線自上而下縱貫背部,為臟腑背俞穴集中分布區域,在經絡診斷與治療上具有特殊意義。

解剖定位

  1. 縱向走行:起於第一胸椎棘突下(大杼穴),垂直向下延伸至第四骶後孔(白環俞穴)
  2. 橫向定位:以患者同身寸為準,取背部正中線至肩胛骨內側緣連線的中內1/3交界處
  3. 體表標誌:平肩胛岡內側端為大杼穴,平肩胛下角為第七胸椎(至陽穴)對應膈俞穴

穴位組成 此線共分布20個重要腧穴,自上而下依次為:

  1. 上背部(T1-T7):大杼、風門、肺俞、厥陰俞、心俞、督俞、膈俞
  2. 中背部(T9-L2):肝俞、膽俞、脾俞、胃俞、三焦俞
  3. 下背部(L2-S4):腎俞、氣海俞、大腸俞、關元俞、小腸俞、膀胱俞、中膂俞、白環俞

經絡特性

  1. 臟腑聯繫:各背俞穴與相應臟腑有直接對應關係,如肺俞通肺、心俞通心,為臟腑之氣輸注於背部的特定部位
  2. 氣血特點:《靈樞·背腧》指出:「五臟之腧出於背者...皆挾脊相去三寸所」,背第一側線穴位多主臟病、慢性病及虛證
  3. 診斷價值:臨床可通過按壓此線穴位,察覺結節、壓痛等異常反應,作為臟腑辨證參考

臨床應用

  1. 針灸治療
    • 臟腑病症:如肺俞治咳喘、胃俞調胃痛
    • 整體調節:配合膀胱經其他穴位調節全身氣血
  2. 推拿療法
    • 循經推按:順膀胱經走向施以推法、揉法
    • 穴位刺激:重點按壓相應背俞穴
  3. 拔罐應用
    • 走罐療法:沿背第一側線施行走罐術
    • 留罐定位:在特定背俞穴留置火罐

現代研究

  1. 解剖學觀察顯示,背第一側線多位於豎脊肌外側緣,與脊神經後支分布區域相吻合
  2. 實驗研究表明,刺激背俞穴可調節相應臟腑的自主神經功能
  3. 影像學發現,臟腑病變時相關背俞穴常出現溫度、電阻等生物物理特性改變

古籍記載 《黃帝內經》多處論及背俞穴,如《素問·氣府論》詳述膀胱經背部走行。《針灸甲乙經》則系統記載各背俞穴定位與主治。《醫宗金鑎·刺灸心法要訣》特別強調:「五臟六腑之氣,皆輸注於背俞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