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十二經脈病候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十二經脈病候詳解

十二經脈病候概論

十二經脈乃人體氣血運行之主要通道,包含手三陰經(太陰、少陰、厥陰)、手三陽經(陽明、太陽、少陽)、足三陰經(太陰、少陰、厥陰)、足三陽經(陽明、太陽、少陽)。經脈外絡肢節,內屬臟腑,故經脈病變既可表現為局部外經病候,亦可影響相關臟腑功能,呈現內臟病候。

手三陰經病候

手太陰肺經病候

  • 外經病候:肩背疼痛、手臂內側前緣酸楚麻木、手腕無力
  • 臟腑病候:咳嗽氣逆、喘息胸悶、咽喉腫痛、缺盆中痛
  • 特殊症狀:肺脹滿、小便數而欠、氣短不足以息

手少陰心經病候

  • 外經病候:手臂內側後緣疼痛、掌心發熱、小指不用
  • 臟腑病候:心痛、心悸怔忡、失眠多夢、神志異常
  • 特殊症狀:目黃、脅痛、嗌乾渴欲飲

手厥陰心包經病候

  • 外經病候:腋下腫、臂肘攣急、掌心發熱
  • 臟腑病候:心胸煩悶、心痛、心悸不寧、面赤目黃
  • 特殊症狀:喜笑不休、煩心、心中憺憺大動

足三陰經病候

足太陰脾經病候

  • 外經病候:大趾不用、下肢內側腫脹厥冷、足跗腫痛
  • 臟腑病候:腹脹、嘔吐、泄瀉、食不下
  • 特殊症狀:身體困重、舌本強、食則嘔、胃脘痛

足少陰腎經病候

  • 外經病候:足心熱痛、下肢內側後緣疼痛、腰脊強痛
  • 臟腑病候:耳鳴耳聾、遺精陽痿、月經不調、氣喘
  • 特殊症狀:面如漆柴、咳唾有血、喝喝而喘

足厥陰肝經病候

  • 外經病候:足大趾不用、下肢內側中線疼痛、少腹腫
  • 臟腑病候:脅痛、嘔逆、疝氣、遺尿癃閉
  • 特殊症狀:腰痛不可以俯仰、嗌乾、面塵脫色

手三陽經病候

手陽明大腸經病候

  • 外經病候:食指不用、肩前臑痛、頸腫齒痛
  • 臟腑病候:腹痛腸鳴、泄瀉便秘、下利赤白
  • 特殊症狀:目黃口乾、鼽衄、喉痺

手太陽小腸經病候

  • 外經病候:肩似拔、臑似折、耳聾目黃
  • 臟腑病候:少腹痛、腰脊控睪而痛、小便不利
  • 特殊症狀:頷腫不可以顧、頸頷肩臑肘臂外後廉痛

手少陽三焦經病候

  • 外經病候:無名指不用、耳後肩臑肘臂外皆痛
  • 臟腑病候:腹脹、水腫、小便不利、遺尿
  • 特殊症狀:汗出、目銳眥痛、頰腫耳聾

足三陽經病候

足陽明胃經病候

  • 外經病候:足中趾不用、膝臏腫痛、循膺乳氣街股伏兔外廉足跗上皆痛
  • 臟腑病候:胃脘痛、嘔噫嘔吐、消穀善飢
  • 特殊症狀:狂瘧溫淫、汗出鼽衄、口喎唇胗

足太陽膀胱經病候

  • 外經病候:頭項強痛、腰脊如折、髀不可以曲
  • 臟腑病候:癃閉、遺尿、痔瘡、瘧瘲
  • 特殊症狀:目似脫、項如拔、脊痛腰似折

足少陽膽經病候

  • 外經病候:足第四趾不用、缺盆中腫痛、腋下腫
  • 臟腑病候:口苦、善太息、脅痛不能轉側
  • 特殊症狀:頭痛頷痛、目銳眥痛、馬刀俠癭

經脈病候辨證要點

十二經脈病候辨證當注意以下要點:

  1. 循行部位:疼痛或異常表現沿經脈循行路線分布
  2. 所屬臟腑:出現相應臟腑功能失調症狀
  3. 氣血盛衰:實證多見腫痛、熱證;虛證多見麻木、無力
  4. 經氣逆亂:氣機升降失常表現,如咳喘、嘔逆等
  5. 經脈聯繫:與相表裡經脈、同名經脈症狀相互影響

經脈病候的辨識對針灸治療與中藥歸經應用具有重要指導意義,臨床須結合四診合參,方能準確判斷病位與病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