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十二絡脈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十二絡脈
十二絡脈是中醫經絡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,為十二正經分出的支脈,具有聯絡表裡經脈、調節氣血運行的作用。《素問·氣穴論》提及:「孫絡之脈別經者……傳注十二絡脈。」說明十二絡脈在經脈系統中承擔著傳導氣血、溝通內外的重要功能。
十二絡脈的命名與分布
十二絡脈分別源自十二正經,其名稱與所屬經脈相對應,包括:
- 手太陰肺經之絡——列缺
- 手陽明大腸經之絡——偏歷
- 足陽明胃經之絡——豐隆
- 足太陰脾經之絡——公孫
- 手少陰心經之絡——通里
- 手太陽小腸經之絡——支正
- 足太陽膀胱經之絡——飛揚
- 足少陰腎經之絡——大鐘
- 手厥陰心包經之絡——內關
- 手少陽三焦經之絡——外關
- 足少陽膽經之絡——光明
- 足厥陰肝經之絡——蠡溝
每條絡脈均從本經的特定穴位分出,並與其相表裡的經脈相連,形成經脈間的橫向聯繫。
十二絡脈的功能
- 溝通表裡經脈
十二絡脈主要聯繫互為表裡的陰陽兩經,如手太陰肺經之絡「列缺」聯絡手陽明大腸經,使氣血得以在表裡經之間流通,協調陰陽平衡。 - 調節氣血運行
絡脈能調節本經及表裡經的氣血盛衰,若經脈氣血有餘或不足,可通過絡脈進行調整,維持氣血運行的穩定。 - 輸布氣血至淺表
絡脈較經脈細小,分布於體表較淺層,能將氣血輸送至皮膚、肌肉等部位,濡養局部組織,並反映經脈的病理變化。 - 輔助診斷與治療
由於絡脈與經脈密切相關,其異常變化(如絡脈瘀阻、絡脈空虛)可作為診斷依據。針灸絡脈的特定穴位(如內關、公孫等)可調治相應經脈的病症。
十二絡脈與其他絡脈的關係
除十二絡脈外,人體尚有任脈之絡「鳩尾」、督脈之絡「長強」及脾之大絡「大包」,合稱「十五絡脈」。此外,絡脈進一步分支形成「孫絡」「浮絡」,構成遍佈全身的微細網絡,使氣血得以滲灌周身。
在中醫理論中,十二絡脈與經脈、經別、奇經八脈共同構築完整的經絡系統,對維持人體生理功能及病理調節具有重要意義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