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十二皮部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十二皮部
十二皮部為中醫學中人體體表按十二經脈分布所劃分的十二個部區,是中醫經絡理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。皮部不僅是經絡系統在體表的反映區域,亦是人體與外界環境進行氣血交換及防禦外邪的第一道屏障。
理論基礎
經絡與皮部的關係
十二皮部與十二經脈相對應,每一皮部皆隸屬於一條經脈,並通過絡脈與內部臟腑相聯繫。《素問·皮部論》指出:「凡十二經絡脈者,皮之部也。」說明皮部是經絡系統在體表的投影區域,其氣血運行與所屬經脈密切相關。
皮部的生理功能
- 衛外固表:皮部依賴衛氣的溫煦與防禦作用,抵禦外邪入侵。
- 感應傳導:皮部能感知外界刺激,並通過經絡傳導至相應臟腑。
- 調節氣血:皮部的開闔作用可調節汗液排泄,進而影響氣血運行。
十二皮部的分布
十二皮部沿十二經脈的循行路線分布於體表,具體劃分如下:
- 手太陰肺經皮部:分布於上肢內側前緣及胸部外側。
- 手陽明大腸經皮部:分布於上肢外側前緣及面部。
- 足陽明胃經皮部:分布於下肢前側、腹部及面部。
- 足太陰脾經皮部:分布於下肢內側前緣及胸腹外側。
- 手少陰心經皮部:分布於上肢內側後緣及腋下。
- 手太陽小腸經皮部:分布於上肢外側後緣及肩胛區。
- 足太陽膀胱經皮部:分布於背部、下肢後側及頭項部。
- 足少陰腎經皮部:分布於下肢內側後緣及胸腹近中線處。
- 手厥陰心包經皮部:分布於上肢內側中線及胸前區。
- 手少陽三焦經皮部:分布於上肢外側中線及頭側部。
- 足少陽膽經皮部:分布於下肢外側中線及軀幹側面。
- 足厥陰肝經皮部:分布於下肢內側中線及少腹外側。
臨床意義
診斷應用
中醫透過觀察皮部的色澤、溫度、濕潤度及異常變化(如皮疹、瘀斑等),可推斷相應經脈或臟腑的病變。例如:
- 足太陽膀胱經皮部出現緊繃或疼痛,可能提示風寒襲表。
- 手太陰肺經皮部乾燥脫屑,可能與肺陰不足有關。
治療應用
針灸、推拿及外治法常以皮部為施術重點,例如:
- 皮膚針療法:透過叩刺皮部以激發經氣,調節臟腑功能。
- 敷貼療法:將藥物敷於特定皮部,透過透皮吸收發揮治療作用。
十二皮部理論不僅豐富了中醫的外治方法,亦為經絡診斷提供了重要依據,體現了中醫「司外揣內」的整體觀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