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十二時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十二時
十二時,是古代計時單位。即子、醜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十二時辰。每一時辰相當於二小時,子時相當於晚上11時至次日1時,醜時相當於1-3時,餘下依次類推。此外,又把子時稱為夜半或午夜、子夜;醜時稱雞鳴;寅時稱平旦;卯時稱日出;辰時稱食時;巳時稱隅中;午時稱日中;未時稱日昳;申時稱晡時或日晡所;酉時稱日入;戌時稱黃昏;亥時稱人定等(《左氏傳》昭公五年註)。這些命名與中國古代人民的生活習慣有關,且較符合黃河流域地區晝夜推移的特點。中醫在觀察證候時,有時與時辰相聯繫。如雞鳴時泄瀉為命火式微,屬腎瀉;日晡所潮熱為陽明腑證等。
子時
子時,又稱夜半、子夜。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,時間為晚上11時至次日1時。這個時辰,正是人們熟睡的時候,所以又稱“人定”。
醜時
醜時,又稱雞鳴。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,時間為凌晨1-3時。這個時辰,雞開始啼鳴,所以稱“雞鳴”。
寅時
寅時,又稱平旦。十二時辰的第三個時辰,時間為早晨3-5時。這個時辰,太陽即將升起,天色開始明亮,所以稱“平旦”。
卯時
卯時,又稱日出。十二時辰的第四個時辰,時間為早晨5-7時。這個時辰,太陽已經升起,天色大亮,所以稱“日出”。
辰時
辰時,又稱食時。十二時辰的第五個時辰,時間為早晨7-9時。這個時辰,人們通常會吃早飯,所以稱“食時”。
巳時
巳時,又稱隅中。十二時辰的第六個時辰,時間為上午9-11時。這個時辰,太陽已經升到中天,所以稱“隅中”。
午時
午時,又稱日中。十二時辰的第七個時辰,時間為中午11-13時。這個時辰,太陽正當中天,所以稱“日中”。
未時
未時,又稱日昳。十二時辰的第八個時辰,時間為下午13-15時。這個時辰,太陽開始偏西,所以稱“日昳”。
申時
申時,又稱晡時。十二時辰的第九個時辰,時間為下午15-17時。這個時辰,太陽已經偏西,天色開始暗淡,所以稱“晡時”。
酉時
酉時,又稱日入。十二時辰的第十個時辰,時間為下午17-19時。這個時辰,太陽已經落山,天色完全暗了下來,所以稱“日入”。
戌時
戌時,又稱黃昏。十二時辰的第十一個時辰,時間為晚上19-21時。這個時辰,天色完全暗了下來,但還沒有到夜晚,所以稱“黃昏”。
亥時
亥時,又稱人定。十二時辰的第十二個時辰,時間為晚上21-23時。這個時辰,人們已經進入了熟睡狀態,所以稱“人定”。
十二時辰是古代計時單位,與現代計時單位有一定的差異。在使用時,需要注意具體的時間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