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十怪脈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十怪脈詳述
概論
十怪脈乃中醫診脈學中極具特殊意義之脈象群組,首見於元代危亦林所著《世醫得效方》。此十種異常脈象多現於生命垂危之際,反映臟腑功能嚴重失調、氣血衰竭之病理狀態,為中醫判斷疾病預後與生死關頭之重要依據。
十怪脈分述
1. 釜沸脈
脈象特徵:脈來浮數至極,如釜中沸水,浮泛無根,至數不清。 病理機轉:此脈主三陽熱極,陰液枯竭。陽氣浮越於外,陰不內守,多見於高熱傷陰、亡陰之證。
2. 魚翔脈
脈象特徵:脈在皮膚,頭定尾搖,似魚翔淺水,時而躍然,時而沉寂。 病理機轉:此乃孤陽外越,陰寒內盛之候。心腎陽氣將絕,陰寒獨盛於內,陽氣浮越於外。
3. 彈石脈
脈象特徵:脈來堅硬,如指彈石,沉實而促,毫無柔和之象。 病理機轉:主腎氣絕竭,真臟脈現。腎為先天之本,此脈顯示腎中真陰真陽皆已耗盡。
4. 解索脈
脈象特徵:脈來忽疏忽密,快慢不一,如解亂繩之狀。 病理機轉:反映脾腎陽氣衰敗,氣血失於統攝。脾主統血,腎主納氣,二臟衰竭則脈律失常。
5. 屋漏脈
脈象特徵:脈來極遲,良久一至,如屋漏滴水,濺地無力。 病理機轉:主胃氣營衛將絕。胃為水穀之海,營衛之源,此脈顯示胃氣已近枯竭。
6. 蝦游脈
脈象特徵:脈來隱隱約約,時而躍然而出,復又隱沒,如蝦游水面。 病理機轉:此為大腸氣絕之候。大腸主傳導,與肺相表裡,此脈顯示肺腸功能將絕。
7. 雀啄脈
脈象特徵:脈來急數,三五不調,止而復來,如雀啄食。 病理機轉:主脾氣已絕。脾為後天之本,此脈顯示脾胃生化之源已竭。
8. 偃刀脈
脈象特徵:脈來弦細緊急,如手觸刀刃,鋒利而危險。 病理機轉:此為肝腎陰竭,虛陽浮越之象。肝主藏血,腎主藏精,精血枯竭則脈失濡養。
9. 轉豆脈
脈象特徵:脈來滑數流利,如豆轉盤中,躁動不安。 病理機轉:主心氣將絕。心主血脈,此脈顯示心神失守,血脈無主。
10. 麻促脈
脈象特徵:脈來細微急促,如麻子紛亂,細小零散。 病理機轉:此為營衛枯涸,氣血將絕之象。營行脈中,衛行脈外,二者衰竭則脈象散亂。
中醫理論基礎
十怪脈之形成,根於中醫臟象學說與氣血理論。《內經》云:「脈者,血之府也。」又言:「得神者昌,失神者亡。」十怪脈皆為失神之脈,反映五臟精氣衰竭。
從五行角度論之:
- 釜沸脈屬火極將滅
- 魚翔脈屬水火不濟
- 彈石脈屬腎水枯竭
- 雀啄脈屬土氣敗絕
- 偃刀脈屬木氣將亡
此十種脈象雖各具特徵,然其共同特點在於「無胃、無神、無根」:
- 無胃:缺乏從容和緩之象,顯示胃氣衰竭
- 無神:脈律散亂無序,顯示神氣渙散
- 無根:浮取無根或沉取無力,顯示腎氣敗絕
歷代醫家對十怪脈之記載與闡發,構成了中醫危重證候診斷學之重要內容,為臨床判斷疾病預後提供了寶貴依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