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十六絡脈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十六絡脈
概念溯源
十六絡脈乃中醫經絡系統之重要組成部分,由十五絡脈與胃之大絡共同構成。此分類首見於《黃帝內經》,為傳統經絡理論中除十二正經、奇經八脈外之重要分支系統。
基本構成
十六絡脈具體包括:
- 手太陰之別列缺
- 手少陰之別通里
- 手厥陰之別內關
- 手太陽之別支正
- 手陽明之別偏歷
- 手少陽之別外關
- 足太陽之別飛揚
- 足少陽之別光明
- 足陽明之別豐隆
- 足太陰之別公孫
- 足少陰之別大鐘
- 足厥陰之別蠡溝
- 任脈之別鳩尾
- 督脈之別長強
- 脾之大絡大包
- 胃之大絡虛里
經絡特點
十六絡脈具有以下特徵:
- 分布特性:多從經脈別出,橫向聯絡表裡經脈
- 循行路徑:較十二正經淺表,多行於體表淺層
- 功能作用:加強陰陽經脈之間聯繫,調節氣血輸布
胃之大絡的特殊性
虛里(胃之大絡)位於左乳下心尖搏動處,具有特殊診斷價值:
- 反映胃氣盛衰
- 可候宗氣強弱
- 與心肺功能密切相關
生理功能
- 聯絡功能:溝通表裡經脈,加強十二經脈整體聯繫
- 氣血調節:輸布經氣至體表,濡養所過部位
- 病邪傳變:為外邪由表入裡之傳變途徑
- 診斷依據:絡脈異常可反映相關臟腑病變
臨床意義
十六絡脈在診療中具有重要應用價值:
- 絡穴治療:各絡脈均有對應絡穴,可治療相關病症
- 診斷參考:觀察絡脈形態、色澤變化輔助診斷
- 病理傳變:分析病邪傳變途徑與規律
此理論體系體現了中醫整體觀念與經絡學說的精妙結合,為臨床辨證施治提供重要理論基礎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