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十三鬼穴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十三鬼穴是古代治療癲狂等精神疾患的十三個經穴。因舊說認為精神疾患是由鬼神作祟所致,所以治療這些穴位均以「鬼」字命名,並且數目為十三,因此被稱為十三鬼穴。歷代文獻對於十三鬼穴的記載略有差異,現在常指的十三鬼穴包括:人中(鬼宮)、少商(鬼信)、隱白(鬼壘)、大陵(鬼心)、申脈(鬼路)、風府(鬼枕)、頰車(鬼床)、承漿(鬼市)、勞宮(鬼窟)、上星(鬼堂)、男會陰女玉門頭(鬼藏)、曲池(鬼腿)、海泉(鬼封)等十三個穴位。

以下是《千金要方》中對於十三鬼穴的記載:

鬼宮,在人中。

鬼信,在少商。

鬼壘,在隱白。

鬼心,在大陵。

鬼路,在申脈。

鬼枕,在風府。

鬼床,在頰車。

鬼市,在承漿。

鬼窟,在勞宮。

鬼堂,在上星。

鬼藏,在男會陰女玉門頭。

鬼腿,在曲池。

鬼封,在海泉。

十三鬼穴可用於臨床治療癲狂、癇症、失眠、健忘、驚悸等精神疾患。具體的操作方法是根據患者的病情選擇相應的穴位進行針刺或艾灸,每次選取3-5個穴位,然後進行留針或艾灸15-30分鐘,每天1-2次。

《千金要方》中也有記載十三鬼穴的臨床療效:「鬼宮主癲狂,鬼信主驚悸,鬼壘主癇,鬼心主失眠,鬼路主健忘,鬼枕主驚悸,鬼床主癇,鬼市主癲狂,鬼窟主失眠,鬼堂主驚悸,鬼藏主癇,鬼腿主健忘,鬼封主驚悸。」

現代醫學研究也證實十三鬼穴具有鎮靜安神、改善睡眠、緩解焦慮等作用,因此十三鬼穴可以作為治療精神疾患的有效手段。

需要注意的是,十三鬼穴屬於中醫經穴位,具有一定的刺激性。因此,在使用十三鬼穴治療精神疾患時,一定要遵從醫生的指示,切勿自行盲目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