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十三指形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十三指形
十三指形為中醫兒科診法中,觀察小兒指紋形狀以辨病證的重要依據,首見於明代《保嬰撮要》。小兒指紋又稱「虎口三關紋」,主要分布於食指橈側(近拇指一側)的淺表靜脈,分為風、氣、命三關。透過指紋的形態、顏色及走向變化,可推測病邪性質、臟腑虛實及病勢輕重。十三指形具體分述如下:
- 流珠形
指紋如圓珠浮露於風關,多主脾胃濕熱或食積內停,常見於小兒疳積或消化不良。 - 環珠形
指紋呈連環圓珠狀,環繞於風關或氣關,多因氣滯血瘀或痰濕內阻,見於痰飲咳嗽或氣機不暢之證。 - 長珠形
指紋形如長珠串聯,貫穿三關,主邪氣壅盛,常見於外感熱病或裡實證。 - 來蛇形
指紋狀如蛇行,向指尖方向延伸,多屬外邪初犯,病勢尚淺,主風寒表證或風熱襲肺。 - 去蛇形
指紋如蛇行向手掌方向退縮,提示病邪內傳或正氣漸衰,見於病勢轉裡或氣血不足。 - 弓反里形
指紋彎曲如弓,弓背向內(朝向拇指),主寒證或陰邪內盛,多見於寒凝腹痛或陽氣不足。 - 弓反外形
指紋彎曲如弓,弓背向外(朝向小指),主熱證或陽邪亢盛,常見於風熱犯肺或肝火上炎。 - 槍形
指紋直挺如槍,尖銳顯露,多主急證或熱毒熾盛,見於高熱驚風或疫癘之邪。 - 魚骨形
指紋分叉如魚骨,紋路清晰而散,主氣血兩虧或脾虛濕困,見於久病體弱或營養不良。 - 水字形
指紋交錯如水波漣漪,多因水濕停聚或氣機紊亂,常見於水腫、痰濕阻絡等證。 - 長針形
指紋細長如針,直透命關,主邪深病重,多見於癥瘕積聚或痰瘀互結之頑疾。 - 透關射指形
指紋直貫三關,達於指尖,提示病邪深入臟腑,病情危篤,常見於急重症或痼疾。 - 透關射甲形
指紋穿透命關,延伸至指甲邊緣,為病勢極重之兆,多屬陰陽離決或氣血耗竭。
理論基礎
十三指形的診斷原理,基於中醫「望絡脈」理論,認為小兒經絡未充,皮膚薄嫩,指紋變化能反映經脈氣血狀態。風關病輕,氣關病進,命關病危;紋色紅紫主熱,青黑主寒,淡白主虛。結合指形與色澤,可進一步辨別表裡寒熱虛實。
此診法尤重「形氣相參」,需綜合四診判斷,非孤立論證。歷代醫家如錢乙、萬全等,均強調指紋與舌脈、症狀互勘,以提升診斷準確性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