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十天統運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十天統運詳解
十天統運為中醫運氣學說之核心概念,源自《黃帝內經·素問·天元紀大論》,以十天干(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)為基礎,將每兩干對應五行之一運,用以推演年度氣運變化,揭示自然氣候與人體生理、病理之關聯。
十天統運之五行配屬
《素問》明確記載十天干分屬五運,其配屬關係如下:
- 甲己之歲,土運統之:逢天干為甲或己之年,歲運屬土。甲為陽土,主「太過」,土氣壅盛;己為陰土,主「不及」,土氣虛弱。
- 乙庚之歲,金運統之:乙、庚年歲運屬金。乙為陰金,金運不及;庚為陽金,金運太過。
- 丙辛之歲,水運統之:丙、辛年歲運屬水。丙為陽水,水運太過;辛為陰水,水運不及。
- 丁壬之歲,木運統之:丁、壬年歲運屬木。丁為陰木,木運不及;壬為陽木,木運太過。
- 戊癸之歲,火運統之:戊、癸年歲運屬火。戊為陽火,火運太過;癸為陰火,火運不及。
理論內涵與臨床意義
- 氣化特徵
十天統運反映全年氣候之整體傾向。如土運之年,濕氣偏盛;金運之年,燥氣流行;水運之年,寒氣當令;木運之年,風氣主動;火運之年,暑熱明顯。此氣化規律可預測疾病流行趨勢,如木運太過之年,肝系疾病易發;火運不及之年,心陽不振者多見。 - 太過與不及之影響
- 太過:主本氣亢盛,易致相乘之病。如「歲木太過」則風氣大行,脾土受克,見飧泄、脘痞等症。
- 不及:主本氣虛弱,易受所不勝之氣乘侮。如「歲土不及」則木氣來犯,肝強脾弱,見脅痛、泄瀉等症。
-
與六氣之結合
十天統運需與「地支化六氣」配合,形成「運氣相合」之完整推演體系。如甲己之年雖同屬土運,但逢子午之歲為「少陰君火司天」,濕土與火相燔,病機多見濕熱交蒸;而辰戌之歲為「太陽寒水司天」,則土濕與寒水相搏,易生寒濕之證。
歷史淵源與學術發展
十天統運理論為五運六氣學說之基石,自《內經》確立後,歷代醫家如王冰、劉溫舒等皆深入闡釋,並應用於疫病預測與治療。清代《醫宗金鑑》更將此與臟腑病機結合,指導臨床用藥,如土運不及之年,宜用甘溫補脾之品;火運太過之年,當佐以鹹寒制火。
此理論體現中醫「天人相應」之整體觀,透過干支配屬解析自然與人體之動態平衡,為中醫時間醫學與預防醫學之重要依據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