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十王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十王
⑴經外奇穴
十王為經外穴名,首見於《肘後備急方》,記載:「救卒死而張目反舌者,灸手足兩爪後十四壯……。」後由《針灸經外奇穴治療訣》正式列為經外穴。
定位:位於手足十指背側,指甲根後正中赤白肉際處,左右共計20穴。
主治:
- 卒死(突然昏厥不省人事)
- 痧症(暑濕穢濁之邪鬱閉經絡)
- 中暑(暑熱內閉,氣機逆亂)
- 霍亂(吐瀉交作,氣陰兩傷)
操作:
- 針刺:向上淺刺0.1寸,或點刺出血以泄熱開竅。
- 灸法:可施灸以溫通氣血,急救回陽。
⑵推拿穴位
十王亦為小兒推拿常用穴位,出於《小兒推拿廣意》,其位置與功用因文獻記載略有差異:
-
位置一:
- 位於每個手指指甲兩角的稍外側處。
- 功用:掐按此穴可清熱退燒,多用於小兒外感發熱或熱證。
-
位置二(《釐正按摩要術》載):
- 位於十指指尖,即十宣穴附近。
- 功用:刺激此處可醒神開竅,適用於昏厥、驚風等急症。
-
位置三:
- 位於十指背側指甲根正中的稍後方,與經外奇穴「十王」位置相近。
- 功用:推拿此處可調和氣血,緩解熱毒壅滯之證。
中醫理論探討
十王穴的應用體現中醫「急則治標」的原則,尤其擅長處理熱閉神昏、氣機驟逆之證。其作用機理與十二經脈的井穴(如少商、商陽)相通,透過刺激末梢氣血匯聚之處,達到通絡泄熱、蘇厥醒神的效果。
在小兒推拿中,十王常與其他穴位(如天河水、六腑)配合使用,以增強清熱解毒之效。其定位雖有不同說法,但核心皆在於透過指尖末梢的強刺激,調動經氣,驅邪外出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