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石成金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清代醫家石成金,字天基,號惺庵愚人,江蘇揚州人士,具體生卒年不詳。其為清初著名醫學家與養生學家,在中醫理論與臨床實踐方面均有建樹,尤擅將深奧醫理化為通俗易行之養生要訣。

石氏著作宏富,現存醫籍中以《養生鏡》、《長生秘訣》最為著名。其中《養生鏡》系統闡述"治未病"思想,提出"養生六務"(慎起居、節飲食、調情志、適勞逸、勤導引、服藥餌)與"養生六戒"(戒過思、戒過勞、戒過食、戒過飲、戒過逸、戒過慾),深合《黃帝內經》"精神內守,病安從來"之旨。其論飲食養生時,特別強調"四時五味"的調配原則,主張春省酸增甘以養脾,夏省苦增辛以養肺,秋省辛增酸以養肝,冬省鹹增苦以養心,體現了"天人相應"的整體觀念。

《石成金醫書六種》彙輯其臨證心得,包含《舉業蓓蕾》、《救命針》、《食慾譜》等專著。其中《救命針》載有"急救卒中八法",對中風閉證提出針藥並施的救治方案,取穴重視人中、十宣等醒腦開竅要穴,用藥則以蘇合香丸、至寶丹等芳香開竅劑為主,頗具臨床實用價值。另在《食慾譜》中詳述"藥食同源"之理,如以山藥粥補脾陰、茯苓餅利水濕、枸杞酒養肝腎等,皆體現其"以食代藥"的預防醫學思想。

石氏醫學思想特色有三:其一承襲李東垣脾胃學說,重視後天之本,謂"脾胃壯實,四肢安寧;脾胃虛弱,百病蜂起";其二融合朱丹溪養陰理論,在《長生秘訣》中創制多首滋陰降火方劑,如加減一陰煎;其三提倡"醫道通俗化",其著作多用歌訣體裁,如《養生鏡》載"導引歌":"水潮除後患,起火得長安,夢失封金匱,形衰守玉關",將氣功修煉要領以俚語闡釋,便於民眾傳習。

其學術影響深遠,清代《揚州府志》評其"以醫濟世,以文傳道",所創養生功法如"石氏十六段錦",至今仍在江浙一帶民間流傳。現代中醫文獻學研究指出,石氏著作中關於情志調理的論述,實開早期心理衛生學之先河,如《長生秘訣·安心篇》所述"怒偏傷肝欲傷腎,思多損脾憂損肺,惟有喜樂養心神,更兼除卻驚恐味",已蘊含情志致病與情志相勝的系統理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