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石丁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石丁,病名。諸種疔證之一種。出《備急千金要方》卷二十二,孫氏十三丁之一。證見患處皮肉相連,推之不移,堅硬如石,色烏黑,形如豆,刺之不易入,微有痛癢。治參疔瘡條。

《備急千金要方》卷二十二:“石丁,皮肉相連,推之不移,堅硬如石,色烏黑,形如豆,刺之不易入,微有痛癢。治參疔瘡條。”

《外科正宗》卷三:“石丁,皮肉相連,堅硬如石,色黑如豆,刺之不易入,微有痛癢。”

《醫宗金鑒》外科心法要訣:“石丁,皮肉相連,堅硬如石,色黑如豆,刺之不易入,微有痛癢。”

石丁是一種疔瘡,其特點是皮肉相連,堅硬如石,色黑如豆,刺之不易入,微有痛癢。

石丁的治療方法,可以參考《備急千金要方》卷二十二的“參疔瘡條”。

《備急千金要方》卷二十二:“參疔瘡,取大蒜一頭,去皮,以刀切如豆大,以酒一升,煮蒜令爛,去滓,以綿裹蒜汁,塗瘡上,日三塗,即愈。”

參疔瘡是一種疔瘡,其特點是皮肉相連,堅硬如石,色黑如豆,刺之不易入,微有痛癢。

參疔瘡的治療方法,可以用大蒜一頭,去皮,以刀切如豆大,以酒一升,煮蒜令爛,去滓,以綿裹蒜汁,塗瘡上,日三塗,即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