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石蛾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石蛾

石蛾為中醫喉科病名,屬「乳蛾」之變證,特指喉核(即扁桃體)腫硬如石者,多見於小兒。此症因小兒形氣未充,臟腑嬌嫩,正氣不足,易受外邪侵襲。邪毒雖不甚盛,然滯留咽喉,凝聚不散,遂致喉核腫大堅硬,形成石蛾。《喉科秘旨》卷上指出,此症與先天稟賦不足相關,謂「因胎生本原不足所致」。

臨床表現
石蛾之症,可見單側或雙側喉核腫大,觸之堅硬如石,微痛或無痛感。平日或無明顯不適,然遇外邪引動,則喉核紅腫疼痛,伴發寒熱。此症相當於西醫所述之慢性扁桃體炎,病程纏綿,易反覆發作。
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石蛾之成因與以下機制相關:

  1. 正氣虛弱:小兒臟腑未實,肺脾常虛,衛外不固,風熱邪毒易乘虛而入,久滯咽喉。
  2. 痰瘀互結:邪毒久留,阻滯氣血,化生痰濁,與瘀血搏結於喉核,致其腫硬難消。
  3. 陰虛火炎:部分患者因腎陰不足,虛火上灼咽喉,加重喉核腫硬之勢。

治法與調治
石蛾若頻繁發作,或見喉核紅腫疼痛劇烈,甚則引發心悸、腰膝痠痛等全身症狀,可考慮以烙法緩消其腫,或施以手術去除。然中醫強調「治本」,需辨證論治:

  • 肺脾氣虛者:宜益氣健脾,常用方如六君子湯加減,佐以利咽散結之品。
  • 痰瘀阻絡者:當化痰祛瘀,可選用會厭逐瘀湯合消瘰丸。
  • 陰虛火旺者:需滋陰降火,方選知柏地黃丸配合玄參、桔梗等清利咽喉。

此症與「乳蛾」相關,然乳蛾泛指喉核腫大,含急性、慢性之別,而石蛾專指其質地堅硬、久病不消者。治療上除藥物外,亦重視固護正氣,避免反覆感邪,以杜病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