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石淋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石淋(砂淋、沙石淋)
定義與病機
石淋乃中醫淋證之一,以小便澁痛、尿出砂石為主要特徵。其病機核心在於下焦積熱,煎熬水液,致使尿中雜質凝結成石。此證與現代醫學所稱之尿路結石病相對應。
《諸病源候論·石淋候》詳述:「石淋者,淋而出石也。腎主水,水結則化為石,故腎客砂石。腎虛為熱所乘,熱則成淋。」指出腎主水液代謝,若腎氣虛弱,下焦濕熱蘊結,水液受熱煎熬,雜質沉積,日久則結為砂石。
臨床表現
典型症狀包括:
- 小便時尿道刺痛,痛引少腹
- 排尿不暢,尿流中斷
- 尿中夾雜砂石,或排尿後見沉澱物
- 膀胱區域急迫不適
- 嚴重者可出現劇痛難忍,甚則昏厥(「塞痛合悶絕」)
病因病機分析
- 下焦濕熱:過食肥甘厚味,濕熱內生下注;或外感濕熱之邪,蘊結膀胱,煎熬尿液成石。
- 腎氣不足:腎虛氣化不利,水液代謝失常,雜質沉積。
- 氣滯血瘀:情志不遂,肝失疏泄,氣機不暢,影響水液運行;或久病入絡,瘀血阻滯,加重結石形成。
治療原則
內治法
- 清熱利濕:針對濕熱蘊結之基本病機,常用清熱利濕、通淋排石之法。
- 補腎益氣:對於久病或腎虛明顯者,需兼顧補腎固本。
- 理氣活血:氣滯血瘀者,佐以行氣活血之品。
經典方劑
- 神效琥珀散:適用於濕熱蘊結型石淋,具清熱利濕、通淋止痛之效。
- 二神散:擅長化解砂石,緩解尿道刺痛。
- 石葦散:以石葦為主藥,清熱利水通淋。
- 獨聖散:藥簡力專,適用於實證明顯者。
常用藥物
- 金錢草:性微寒,味甘咸,功擅利濕退黃、利尿通淋,為治石淋要藥。
- 雞內金:消食健脾之外,尚有化堅消石之效。
- 海金砂:甘寒利尿,專攻下焦濕熱結石。
- 石首魚腦骨:傳統用於化石通淋,現代較少使用。
證型分類
-
濕熱蘊結型
- 主症:小便灼熱刺痛,尿色黃赤,口苦咽乾
- 治法:清熱利濕,通淋排石
- 方藥:八正散加減
-
氣滯血瘀型
- 主症:小便澀痛,小腹脹滿刺痛,舌暗有瘀斑
- 治法:理氣活血,通淋排石
- 方藥:沉香散合血府逐瘀湯加減
-
腎氣虧虛型
- 主症:病程日久,腰膝酸軟,排尿無力
- 治法:補腎益氣,通淋排石
- 方藥:濟生腎氣丸加減
古籍論述
《丹溪心法》指出:「淋有五,皆屬乎熱。」強調熱邪在淋證發病中的重要性。《醫學入門》則提出:「石淋,膀胱蓄熱而成,如湯瓶久在火中,底結白鹼而不能去。」以生動比喻闡明石淋形成機制。
《證治匯補》進一步區分:「輕者為砂,重者為石。」說明砂石形成程度與病情輕重相關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