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石人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石人

病證名詞,屬中醫婦科範疇,指女子先天經脈閉塞,導致月經不通之證。《女科萬全方傳燈》記載:「室女從不通經者,石人也。」此證與「石女」相關,多因先天稟賦異常,衝任二脈失調,或胞宮發育不全所致。

病因病機

  1. 先天不足:稟賦虛弱,腎氣未充,天癸不至,衝任不盛,胞宮失養,經血無源。
  2. 經脈閉阻:衝任二脈瘀滯,或寒客胞宮,氣血凝滯,經隧不通。
  3. 胞宮畸形:先天胞宮發育不全,或牝戶閉鎖,經血無路可出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室女年逾十六,月經未至,或僅見少量經血,色暗夾瘀。
  • 或伴見腰痠乏力,面色晦暗,舌質淡紫,脈沉細澀。
  • 若兼寒凝,可見少腹冷痛,得溫稍減。

鑑別診斷
需與「暗經」(月經按月循行但無明顯出血)、「避年」(月經一年一行)等相區別。石人之特徵在於「從不通經」,且多伴先天形體異常。

相關名詞

  • 石女:泛指女子外陰或內生殖器畸形,致月經、胎孕受阻者,分「紋石」(外陰閉鎖)與「鼓石」(陰道缺如)等。
  • 五不女:中醫對女性先天不育症之統稱,包括螺、紋、鼓、角、脈五類,石人屬其中「紋」「鼓」之範疇。

此證古籍多歸於「不孕」「經閉」門類,治法須辨虛實,或補腎填精,或溫通化瘀,然因涉及形質異常,療效常受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