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石癭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石癭

石癭,又稱癭瘤、癭核、癭腫,是指頸部腫塊,堅硬如石,有根不移的疾病。主要由氣鬱、痰濕及瘀血凝滯而成。病人會出現頸部腫塊,外觀不平,觸摸堅硬如石,常伴有易怒、多汗、胸悶心悸等症狀。在晚期,腫塊可能增大壓迫氣管、食管或聲帶。治療可選用化痰開鬱、行氣軟堅的方法,例如使用海藻玉壺湯內服,並使用陽和解凝膏摻阿魏粉外敷。若病情嚴重,可考慮外科手術切除。頸部石癭相當於甲狀腺瘤腫。

《備急千金要方》卷二十四記載了石癭的治療方法,包括使用海藻玉壺湯內服和外用陽和解凝膏摻阿魏粉敷貼。

臨床表現

石癭的臨床表現主要有:

  1. 頸部腫塊,表面凹凸不平,有根不移,堅硬如石。
  2. 易怒多汗、胸悶心悸等症狀。
  3. 晚期腫塊增大並有壓迫氣管、食管或聲帶的症狀。

治療方法

石癭的治療方法主要有:

  1. 化痰開鬱、行氣軟堅。可選用海藻玉壺湯內服,並使用陽和解凝膏摻阿魏粉外敷。
  2. 若病情嚴重,可考慮外科手術切除。

預後與注意事項

石癭的預後一般良好,但若腫塊增大壓迫氣管、食管、聲帶,可能會危及生命。因此,一旦發現石癭,應及早治療。同時,需要注意以下事項:

  1.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  2. 飲食宜清淡,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  3. 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
  4. 定期複查,以便及時發現病情變化。

食療方

石癭的食療方包括:

  1. 海藻玉壺湯:海藻30克,玉壺草30克,甘草10克。水煎服,每日1劑。
  2. 陽和解凝膏:阿魏粉10克,陽和解凝膏10克,共研細末,用香油調成膏狀,外敷患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