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石癰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石癰,病名。癰疽之至牢有根而硬如石者。出《肘後備急方》卷五。《諸病源候論》卷三十二:「石癰者,亦是寒氣客於肌肉,折於血氣,結聚所成。其腫結確實至牢有根,核皮相親,不甚熱微痛,熱時自歇,此寒多熱少,(革卯)如石,故謂之。」久久熱氣乘之,始成膿。該證疑似瘤腫,當辨證確診以施治。

石癰是一種癰疽,其特點是腫塊堅硬如石,不易化膿。《肘後備急方》中記載:「石癰者,亦是寒氣客於肌肉,折於血氣,結聚所成。」也就是說,石癰是由於寒氣侵入肌肉,阻礙血液循環,導致局部組織水腫、壞死而形成的。

石癰的症狀主要表現為腫塊堅硬如石,不易化膿,局部皮膚發紅、腫脹,疼痛明顯,有時還會出現發熱、寒戰、頭痛等全身症狀。

石癰的治療以活血化瘀、消腫止痛為主。常用方藥有:

  • 當歸四逆湯:主要成分為當歸、川芎、細辛、炙甘草、乾薑。具有溫經散寒、活血化瘀、止痛的功效。
  • 桃紅四物湯:主要成分為桃仁、紅花、赤芍、川芎、當歸。具有活血化瘀、通經止痛的功效。
  • 七厘散:主要成分為乳香、沒藥、冰片、樟腦。具有活血化瘀、消腫止痛的功效。

石癰的預防主要是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如果出現了石癰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