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時氣咳嗽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時氣咳嗽
病證名,指因感受時行雜氣而引發的咳嗽,屬外感咳嗽範疇。此症多因四時不正之氣(即非節令所應有的邪氣)侵襲人體所致,具有明顯的時行性與傳染性,可於特定時節廣泛流行,如秋冬之交易發,患者症狀多相似,故古籍稱「延門合戶,眾人相同」。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時氣咳嗽的成因與「雜氣」密切相關。雜氣為天地間不正之氣,不同於六淫(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),其性質暴戾,傳變迅速,易傷肺衛。肺主氣司呼吸,外合皮毛,當雜氣從口鼻或肌表侵入,肺氣宣降失常,津液失布,痰濁內生,遂發為咳嗽。此類咳嗽常兼表證,因邪氣初犯,正邪交爭於衛分所致。
臨床表現
主要證候包括:
- 表證:惡寒發熱、頭痛身痛、鼻塞聲重、脈浮數或細數。
- 肺系症狀:咳嗽為主,或乾咳少痰,或痰黏難咯,咽乾喉癢,甚則胸悶氣促。
- 兼證:部分患者可伴見口乾微渴、舌紅苔薄黃等化熱之象。
鑑別要點
時氣咳嗽與一般風寒、風熱咳嗽有別:
- 傳染性:時氣咳嗽具流行性,同一時期多人發病;普通外感咳嗽多為個體感受六淫所致。
- 病勢特點:時氣咳嗽起病急驟,症狀相似,且易夾雜穢濁之氣,如《雜症會心錄》所言「其來也無時,其著也無方」。
治法與方藥
治療以「疏風透邪、宣肺止咳」為大法,根據邪氣性質與體質差異辨證施治:
- 初起表證明顯:宜疏風解表,方如 桑菊飲(桑葉、菊花、杏仁等)或 銀翹散(金銀花、連翹、薄荷等),表寒重者可加荊芥、防風。
- 痰熱壅肺:若咳嗽痰黃黏稠,可合用 清金化痰湯(黃芩、梔子、瓜蔞仁等)以清肺化痰。
- 燥邪偏盛:乾咳無痰者,可用 桑杏湯(桑葉、杏仁、沙參等)潤燥止咳。
相關名詞
此症亦稱「時行嗽」,與「時行感冒」相關,但以咳嗽為突出表現。古籍中多歸於「外感咳嗽」或「疫咳」範疇,與現代醫學「流行性感冒」或「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」引發的咳嗽有相通之處。
(按:本文所述方藥需由中醫師辨證使用,不可自行套用。)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