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實痰眩暈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實痰眩暈

證名。指因風火積痰上逆,阻滯經絡,鬱遏氣機而引發的眩暈證候。此證屬實證範疇,多因陽明積熱、痰濁內蘊,或情志鬱結,導致痰火互結,上擾清竅所致。

病因病機

  1. 陽明積熱:過食肥甘厚味,脾胃運化失常,濕熱內生,煉液成痰,痰熱互結,上犯頭目。
  2. 風火挾痰:肝鬱化火,風火相煽,痰隨火升,壅塞經絡,蒙蔽清陽。
  3. 痰濁鬱遏:痰濕停聚腸間或三焦,氣機不暢,痰濁上逆,發為眩暈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痰盛嘔吐:痰濁內阻,胃氣上逆,故見嘔吐痰涎。
  • 胸脘脹痛:痰濕停滯中焦,氣機壅塞,導致胸悶脘痞,甚則脹痛。
  • 頭重不舉:痰濁上蒙,清陽不升,故頭部沉重,如物裹首,眩暈難支。
  • 脈象滑實:痰熱內蘊,脈道充盈,故脈象滑而有力。

治法與方藥

  1. 豁痰清熱:以化痰為主,佐以清熱降火,通絡開鬱。

    • 二陳湯加芩連: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甘草(二陳湯)燥濕化痰,佐黃芩、黃連清泄痰熱。
    • 滾痰丸(礞石滾痰丸):適用於痰火膠結甚者,以青礞石、大黃、黃芩、沉香瀉火逐痰。
    • 清暈化痰湯:專治痰熱眩暈,方中半夏、陳皮化痰,黃芩、梔子清熱,天麻、鉤藤息風定眩。
  2. 隨證加減

    • 若兼肝陽上亢,可加鉤藤、石決明平肝潛陽。
    • 若胸膈痞滿甚者,加枳實、厚朴行氣寬中。
    • 若痰熱擾神,心煩失眠,加竹茹、膽南星清化痰熱。

相關證候鑑別

  • 痰暈:泛指痰濁所致眩暈,實痰眩暈屬其子類,特點在於痰熱互結、證實脈實。
  • 風痰眩暈:兼見風象,如肢麻震顫,治需祛風化痰。
  • 虛痰眩暈:痰證兼脾虛氣弱,脈象虛滑,治宜健脾化痰。

此證重在辨痰熱之實,治當標本兼顧,以化痰泄熱為先,佐以調暢氣機,使痰消火降,眩暈自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