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實證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中醫名詞詳解:實證

實證的基本概念

實證為中醫八綱辨證之一,指人體受外邪侵襲或內生病理產物積聚,導致正氣未虛而邪氣亢盛的病理狀態。《黃帝內經·素問·通評虛實論》明確指出:「邪氣盛則實,精氣奪則虛」,此為辨別虛實證候的綱領性論述。實證特點在於病邪亢盛而正氣未衰,正邪交爭劇烈,臨床表現多為亢奮、有餘之象。

實證的病因病機

實證的形成主要源於兩大因素:

  1. 外邪侵襲:六淫(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)之邪從外而入,正氣奮起抗邪,表現為實證。如風寒束表之表實證,或熱邪入裡之裡實熱證。
  2. 內生病理產物:因臟腑功能失調,導致痰飲、水濕、瘀血、食積等病理產物停滯體內。如肝氣鬱結化火之實火證,或脾胃運化失常所致之食積實證。

實證的臨床表現

實證的典型症狀表現多樣,常見以下特徵:

  • 全身症狀:高熱面赤、煩躁不安、甚則譫語、精神亢奮
  • 呼吸系統:氣粗聲高、咳嗽痰多(痰聲漉漉)、喘息胸悶
  • 消化系統:脘腹脹滿疼痛而拒按、嘔吐酸腐、大便秘結
  • 泌尿系統:小便短赤或澀痛、尿頻尿急
  • 舌脈特徵:舌質蒼老堅斂、舌苔厚膩或黃燥;脈象實而有力,如弦、滑、洪、緊等

實證的分類辨證

根據病位與病性,實證可細分為以下類型:

1. 表實證

病邪侵襲肌表,正氣抗邪於外所致。常見:

  • 風寒表實:惡寒重發熱輕、無汗、頭身疼痛、脈浮緊
  • 風熱表實:發熱重惡寒輕、有汗、咽痛、脈浮數

2. 裡實證

病邪深入臟腑,氣血壅滯。主要分型:

  • 實熱證:高熱煩渴、面紅目赤、便秘尿赤、舌紅苔黃、脈洪數
  • 寒實證:脘腹冷痛拒按、嘔吐清水、下利清穀、舌苔白滑、脈沉緊
  • 氣滯證:脹痛走竄、噯氣頻作、情志相關、脈弦
  • 血瘀證:刺痛固定、腫塊拒按、面色黧黑、舌紫暗瘀斑、脈澀
  • 痰濕證:胸悶痰多、身重困倦、舌苔厚膩、脈滑
  • 食積證:脘腹脹滿、噯腐吞酸、厭食、大便酸臭、苔厚膩

實證的治療原則

實證治療以「祛邪」為大法,根據具體證型選用相應治法:

  • 汗法:適用於表實證,如麻黃湯發汗解表
  • 清法:針對實熱證,如白虎湯清熱瀉火
  • 下法:用於裡實積滯,如大承氣湯瀉下通腑
  • 消法:化解痰瘀食積,如保和丸消食導滯
  • 理氣法:疏解氣機鬱滯,如柴胡疏肝散
  • 活血法:消散瘀血阻滯,如血府逐瘀湯

臨床需注意辨明實證的具體性質與部位,精確施治方能取得良效。實證與虛證常相互夾雜,形成虛實夾雜證候,此時當辨別虛實主次,攻補兼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