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食飽咳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食飽咳,病名。飽食後發咳嗽之證。因脾胃虛弱所致。《不居集》卷十五:「食飽咳,每一食飽則發咳嗽,此脾胃虛寒也,宜用《千金》溫脾湯。若咽中痛而聲鳴者,加乾薑一兩。」
食飽咳是指飽食後發作的咳嗽。由於脾胃虛弱,飲食不化,水谷精微不能吸收,導致津液不足,肺失濡養,而發為咳嗽。
食飽咳的臨床表現為:飽食後即感覺胸悶、腹脹、噯氣、泛酸,伴有咳嗽,咳嗽聲音低弱,痰量少,色白而稀薄。
食飽咳的治療以溫補脾胃為主。可用《千金》溫脾湯加減治療。方中黨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健脾益氣;乾薑、附子溫中散寒;半夏、陳皮燥濕化痰。若咽中痛而聲鳴者,可加乾薑一兩。
食飽咳的預防應注意飲食調理,不宜暴飲暴食,不宜吃生冷油膩食物,以免加重脾胃負擔。平時可多吃一些健脾益氣、溫中散寒的食物,如山藥、白扁豆、大棗、桂圓等。
食飽咳是中醫常見的病症,如果出現食飽咳的症狀,應及時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病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