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食膈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食膈,病名。五膈之一。見《外台秘要》卷八。因氣塞、火鬱,脾運失常,食滯隔阻所致。證見煩滿,疲乏,食不下,時嘔沫等。治宜消食導滯,開鬱理氣,用食鬱越鞠丸等方。一作食噎膈。參見噎膈、五膈條。
食膈,又稱食噎膈,是由於飲食不節,脾胃運化失常,食積停滯,阻塞於膈上所致的病證。其主要臨床表現為胸膈痞滿,噯氣頻作,食欲不振,嘔吐清水,或伴有腹脹、腹痛、大便溏薄等症狀。
食膈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1、飲食不節:飲食過量、生冷油膩、不易消化,或暴飲暴食,均可導致脾胃運化失常,食積停滯。
2、情志不遂: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可導致脾胃失調,食積停滯。
3、勞倦過度:勞倦過度,耗傷氣血,脾胃運化無力,可導致食積停滯。
4、素體虛弱:素體脾胃虛弱,運化功能不佳,也易導致食積停滯。
食膈的治療,以消食導滯、開鬱理氣為主。常用方藥有:
- 食鬱越鞠丸:由神曲、山楂、麥芽、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白朮、甘草等組成,具有消食導滯、開鬱理氣的功效。
- 保和丸:由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陳皮、半夏、生薑、大棗等組成,具有健脾和胃、消食導滯的功效。
- 香砂六君丸:由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陳皮、半夏、砂仁、木香等組成,具有健脾和胃、理氣消食的功效。
食膈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1、飲食有節,不暴飲暴食,不吃生冷油膩、不易消化的食物。
2、保持良好的情緒,避免情志不遂。
3、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
4、注意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食膈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病情加重,甚至危及生命。因此,如果出現食膈的相關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