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食管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食管的功能和結構特點

食管是人體的消化器官之一,它是將食物從咽部順利送入胃中的通道。食管位於胸腔,上接咽部,下與胃的賁門相連。食管的長度約為25~30cm,直徑約為2~3cm。食管的壁由黏膜、肌層和外膜三層組成。

食管的黏膜層由鱗狀上皮細胞、基底膜和黏膜固有層構成,而肌層則由環形肌和縱行肌組成。這些肌肉層的收縮和蠕動運動有助於推動食物順利通過食管。

除了機械性的運動,食管的黏膜還分泌黏液,這種黏液能夠潤滑食物,使其更順利地通過食管。

食管病症和治療方法

食管炎、食管潰瘍和食管癌是常見的食管疾病,這些疾病都需要及早治療。

食管炎是食管黏膜的炎症,常見症狀包括咽喉疼痛、吞嚥困難和胸骨後疼痛等。治療方法主要包括使用抗生素、消炎藥和黏膜保護劑等藥物。

食管潰瘍是食管黏膜出現潰瘍,常見症狀包括吞嚥疼痛、胸骨後疼痛、反酸和噯氣等。治療方法主要是使用抗生素、消炎藥和黏膜保護劑等藥物。

食管癌是食管黏膜的惡性腫瘤,常見症狀包括吞嚥困難、胸骨後疼痛、反酸和噯氣等。治療方法主要是使用手術切除、化療和放療等方法。

如果出現吞嚥困難、胸骨後疼痛、反酸和噯氣等症狀,應該及早就醫進行診斷和治療。

食管在《黃帝內經》中的描述

《黃帝內經》中提到了食管的功能和重要性,認為食管是五臟六腑之通路,五臟六腑的津液都通過食管進入胃中。同時,食管也被視為水谷之道路和水谷之府,將水谷的精氣送入胃中。

這些論述表明,食管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是重要的消化器官,負責將食物和水谷的精氣送入胃中,進而供給身體正常的運作和營養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