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食後昏困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食後昏困,又稱飯醉。食入則困倦,精神昏冒欲睡。《東醫寶鑒.雜病篇》:「食後昏困,宜用參芪湯、升陽補氣湯。」

飯醉,又稱食後昏困,是指飯後出現頭昏、頭痛、四肢無力、精神不振、嗜睡等症狀。飯醉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飲食不節,暴飲暴食,過度勞累,睡眠不足,導致脾胃功能失調,氣血不足,精力不濟。
  2. 情志不遂,憂思鬱結,肝氣鬱結,氣機不暢,導致脾胃運化失常,出現食後昏困的症狀。
  3. 素體陽虛,氣血不足,脾胃虛弱,運化無力,導致食後昏困。

飯醉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:

  1. 飲食調理:飲食宜清淡,少食多餐,不宜暴飲暴食,不宜吃生冷油膩的食物。
  2. 藥物治療:可服用參芪湯、升陽補氣湯等中藥,以補益脾胃,調理氣血。
  3. 針灸治療:可在足三里、中脘、脾俞等穴位進行針灸治療,以疏通經絡,調理氣血。

飯醉的預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飲食有節,不暴飲暴食。
  2. 勞逸結合,保持良好的睡眠。
  3.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志不遂。
  4. 適當鍛鍊,增強體質。

飯醉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,如果出現食後昏困的症狀,應及時就醫,以免延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