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食積嗽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食積嗽,病名。傷食生痰,積久而致咳嗽。證見咳嗽,稠痰壅滯,胸滿噫酸。

《萬病回春》卷二:「食積嗽者,痰嗽如膠也,……栝樓枳實湯加減。」

《雜病源流犀燭.咳嗽哮喘源流》:「食積嗽,傷食生痰,久積發咳也。其脈數硬,必兼胸滿噫酸,發熱,或稠痰壅滯喘滿,皆由胃火上炎,沖逼肺氣,久而不愈也,此非青黛、栝樓不除。栝樓丸,二母寧嗽湯。」

參見食積咳嗽、食積痰嗽、痰積嗽、食咳等條。

食積嗽,又稱食積痰嗽、痰積嗽、食咳。是由於飲食不節,損傷脾胃,脾失健運,生痰內阻,痰濁上泛,壅遏肺氣所致。臨床表現為咳嗽痰多,稠痰不易咯出,胸悶,噫氣,食欲不振,舌苔白膩,脈滑。

治療宜以健脾化痰理氣止咳為主。可用栝樓枳實湯加減。方中栝樓、枳實健脾行氣,化痰止咳;甘草調和諸藥。若痰多色白,可加桑白皮、陳皮、白前等;痰多色黃,可加黃芩、黃連、黃柏等;痰多黏稠,不易咯出,可加魚腥草、膽星、浙貝母等;胸悶氣短,可加蘇子、白芥子、旋覆花等。

食積嗽的預防,首先要注意飲食衛生,不吃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,以免損傷脾胃;其次要注意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;此外,還要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波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