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食積腰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食積腰痛

病證名,指因飲食停滯不化,導致氣機阻滯,進而引發腰痛的證候。此證首見於《金匱翼·腰痛》,其病機主要與脾胃運化失常,影響腎氣有關。

病因病機

中醫認為,脾主運化水穀精微,而腎主藏精。若飲食過量或脾胃虛弱,導致食物積滯於中焦,脾失健運,則無法將水穀精微正常輸布至腎。此時,腎所受者非清純之精氣,而是「陳腐之氣」,此濁氣擾亂腎之藏精功能,使腰府失養,氣血瘀滯,故而發為腰痛。

臨床表現

患者除腰痛外,常伴隨以下症狀:

  • 脘腹脹滿,噯腐吞酸
  • 食慾不振,大便溏滯或秘結
  • 舌苔厚膩,脈象沉滑或弦實

治療原則

治宜消食導滯為主,佐以補腎益精,使脾胃氣機通暢,腎氣得充。

方藥運用

  1. 主方

    • 神曲酒吞服青蛾丸
      • 神曲:消食化積,和中健脾,助脾胃運化。
      • 青蛾丸(出自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):以補骨脂、杜仲、胡桃肉等補腎強腰,配合消食之品,標本兼顧。
  2. 加減用藥

    • 若食積甚者,可加 山楂麥芽萊菔子以增強消導之力。
    • 兼脾虛者,酌加 白朮茯苓健脾滲濕。
    • 若腰痛劇烈,氣滯血瘀明顯,可配合 延胡索川芎行氣活血。

辨證要點

食積腰痛需與其他腰痛證型鑑別:

  • 寒濕腰痛:痛處冷重,遇寒加劇,苔白膩,脈沉遲。
  • 腎虛腰痛:綿綿作痛,酸軟無力,勞則加重,脈沉細。
  • 瘀血腰痛:痛如針刺,痛處固定,舌質紫暗。

此證關鍵在於「脾胃積滯」與「腰痛」並見,治療時需注重調理中焦,使氣機升降復常,則腰痛自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