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赤施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赤施

病名。發於大腿內側之癰疽。

出《靈樞.癰疽》:「發於陰股,名曰赤施,不急治,六十日死,在兩股之內,不治,十日而當死。」《證治準繩.外科》:「赤施即股陰疽。」相當於股骨、髖關節結核。證治參見附骨疽條。

病因病機

本病多因外感風寒濕邪,侵襲人體,或因感受疫癘之毒,或因飲食不節,勞倦過度,損傷脾胃,脾失健運,濕濁內生,蘊結於大腿內側,日久化熱,結成癰疽。

臨床表現

起病急驟,患側大腿內側紅腫熱痛,局部皮膚灼熱,觸之如火,腫脹迅速,可達碗口大小,局部皮膚發紫,有波動感,破潰後流出膿血,有臭味,潰後不易收口,反覆發作,病程纏綿。

診斷

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結合局部皮膚的紅腫熱痛,有波動感,破潰後流出膿血,有臭味,潰後不易收口,反覆發作等特點,可以診斷為赤施。

治療

本病的治療以清熱解毒,消腫排膿為主。可用黃連解毒湯加減。方中黃連、黃芩、梔子清熱解毒;大黃、芒硝瀉下通腸,以助清熱解毒;赤芍、丹皮活血化瘀;甘草、生地黃、玄參、麥冬養陰生津,緩急止痛。

預防

平時注意飲食衛生,不吃生冷油膩食物,不喝酒,不吸菸,不熬夜,勞逸結合,增強體質,提高機體免疫力,以減少本病的發生。

注意事項

本病患者在治療期間,應注意休息,避免勞累,飲食宜清淡,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,不吃生冷油膩食物,不喝酒,不吸菸,不熬夜,以免加重病情。

相關名詞

附骨疽:本病多因外感風寒濕邪,侵襲人體,或因感受疫癘之毒,或因飲食不節,勞倦過度,損傷脾胃,脾失健運,濕濁內生,蘊結於大腿內側,日久化熱,結成癰疽。

參考文獻

1.《靈樞.癰疽》 2.《證治準繩.外科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