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食療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食療,又稱食治,是中醫治療學的一個分支,是指利用食物的不同性味,作用於不同臟器,達到調整機體功能和治療疾病的目的。

食療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,早在《黃帝內經》中就有記載。《黃帝內經》認為,飲食是人體維持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基礎,食物的不同性味可以影響人體的臟腑功能,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。

《千金要方》有食治門,搜集《內經》至唐代以前用食物治療疾病的記述。孟詵《食療本草》記載了可供食用的藥物,是較早的食療藥物學專著。

食療在臨床上主要用於治療慢性病,如高血壓、糖尿病、冠心病等。食療可以起到調節機體功能、改善症狀、延緩疾病進展的作用。

食療在臨床上的應用,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、體質、飲食習慣等進行個體化指導。食療雖然具有一定的療效,但不能代替藥物治療。如果患者有嚴重的疾病,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食療。

食療是一種安全、有效、經濟的治療方法,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作為一種保健手段。通過合理的飲食,可以增強體質、預防疾病。

以下是一些常見的食療方:

  • 高血壓患者可以多吃黑木耳、芹菜、洋蔥、海帶等食物,這些食物具有降血壓的作用。
  • 糖尿病患者可以多吃山藥、冬瓜、苦瓜等食物,這些食物具有降血糖的作用。
  • 冠心病患者可以多吃大蒜、洋蔥、山楂等食物,這些食物具有改善血液循環、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。

食療雖然具有一定的療效,但不能代替藥物治療。如果患者有嚴重的疾病,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食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