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食馬肉中毒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食馬肉中毒
食馬肉中毒為中醫病名,指因食用疫病馬肉或特定部位之馬肉後,出現中毒症狀之病症。此症首見於《諸病源候論·食馬肉中毒候》,書中載:「凡駿馬肉及馬鞍下肉皆有毒,不可食之,食之則死。其有凡馬肉則無毒。因疫病死者,肉亦有毒。此毒中人,多洞下而煩亂。」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馬肉本屬溫性,然若馬匹罹患疫病,或為駿馬(駿馬指體質特殊之馬),其肉易蘊積熱毒。馬鞍下肉因長期受壓,氣血瘀滯,亦易生毒。此類毒邪入體,可擾亂腸胃氣機,導致濕熱內蘊,甚則毒邪攻心,引發危候。
臨床表現
患者多見「洞下而煩亂」之症,即劇烈腹瀉、泄瀉如注,伴隨心胸煩悶、躁擾不寧。此因毒熱下迫大腸,津液失守;熱毒上擾心神,則生煩亂。若毒邪深重,可現肢冷、面青、脈微等陽脫之象。
中醫辨證
- 濕熱下迫:症見腹痛泄瀉、肛門灼熱、小便短赤,舌紅苔黃膩,脈滑數。
- 毒熱擾神:除下利外,兼見煩躁譫語、口渴引飲,甚則神昏,舌絳少津。
- 陽氣暴脫:見於重症,泄瀉無度、四肢厥逆、冷汗淋漓,脈微欲絕。
古籍相關記載
除《諸病源候論》外,《本草綱目》亦提及馬肉毒性,指出「馬病死者,有毒」,並載其可「發疔腫、傷人臟腑」。《千金要方》則強調「馬鞍下肉,久坐汗漬,有毒」,與《諸病源候論》之說相呼應。
此症與「食六畜肉中毒」機理相通,皆因疫畜之肉蘊毒,然馬肉之毒偏於熱性,病勢較急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