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食氣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食氣是中醫術語,指飲食水谷之氣。《素問·經脈別論》:「食氣入胃,濁氣歸心,淫精於脈。」
食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,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能量。食氣通過脾胃的運化,化生精微,供給全身各個組織器官,以維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。
食氣不足,會導致人體出現一系列的病理表現,如面色萎黃、精神不振、食欲不振、消瘦乏力等。
食氣過盛,則會導致人體出現一系列的病理表現,如肥胖、痰多、氣短、胸悶等。
因此,要保持健康,就要注意飲食調養,合理搭配膳食,保證食氣的充足。
另外,食氣還可以指食通蝕。即耗散正氣。《素問·陰陽應象大論》:「壯火食氣。」吳昆註:「以壯火食氣,故氣得壯火則耗散。」
壯火食氣,是指過度使用壯火,會耗散正氣。壯火,是指過於強烈的火。正氣,是指人體固有的防禦能力。過度使用壯火,會導致正氣耗散,從而引起一系列的病理表現。
因此,在日常生活中,要注意避免過度使用壯火,以免耗散正氣。
食氣,還可以指氣功術語。即服氣,參見該條。
服氣,是氣功術語,指吸入天地之氣,並將其運行於體內的一種功法。服氣可以增強人體的正氣,改善人體的健康狀況。
因此,在日常生活中,可以適當練習服氣功法,以增強自身的正氣,改善健康狀況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