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食氣霍亂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食氣霍亂,又稱食積霍亂,是指由於飲食不節,過食肥甘厚味,或暴飲暴食,或飲食不潔,或飲食不合,損傷脾胃,導致脾胃功能失調,清氣不升,濁氣不降,水谷不化,形成食積,再加上外邪侵襲,引起的以嘔吐、腹瀉為主要表現的急性胃腸炎。
其臨床表現為:
- 起病急,常有暴飲暴食或飲食不潔史。
- 以嘔吐、腹瀉為主要表現,嘔吐物多為未消化食物,腹瀉呈水樣或蛋花樣,量多,色黃,有時帶有食物殘渣,伴有腹痛、腹脹、噯氣、噁心等。
- 舌苔白膩,脈滑或滑數。
- 病情嚴重者可出現脫水、電解質紊亂、休克等。
食氣霍亂的治療以清熱解毒、消食化積、止嘔止瀉為主。常用方藥有:
- 葛根芩連湯:本方由葛根、黃芩、黃連、甘草組成,具有清熱解毒、利濕止瀉的作用,適用於食氣霍亂、暑濕霍亂等。
- 白虎湯:本方由石膏、知母、粳米、甘草組成,具有清熱生津、止渴止瀉的作用,適用於外感熱病、高熱煩渴、大汗亡津、口乾舌燥、小便不利等症。
- 五苓散:本方由豬苓、茯苓、澤瀉、白朮、桂枝組成,具有利水滲濕、健脾和胃的作用,適用於水濕內停、小便不利、嘔吐、腹瀉等症。
食氣霍亂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- 飲食要清淡,不吃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
- 飯前便後要洗手,不吃不潔食物。
- 注意個人衛生,勤洗澡、勤換衣。
-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,避免接觸病人。
- 一旦出現嘔吐、腹瀉等症狀,要及時就醫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