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食時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食時,即辰時。相當於上午7點至9點。

《黃帝內經》中記載:「食時,陽氣始長,陰氣始退,陽氣始生,陰氣始殺,食氣始接,胃氣始盛,此時人體陽氣生長,陰氣開始衰退,胃氣開始旺盛,是人體進食的最佳時間。」

《素問·四氣調神大論》中說:「春夏養陽,秋冬養陰。春夏養陽,則陽氣得長,陰氣得藏;秋冬養陰,則陰氣得藏,陽氣得長。」

因此,春夏季節宜在食時進食,以補充陽氣;秋冬季節宜在食時進食,以滋養陰氣。

食時進食,可以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,促進新陳代謝,增強體質。同時,食時進食還可以調節人體的生物鐘,改善睡眠質量。

食時進食,要注意以下幾點:

  1. 飲食要清淡,少油少鹽。
  2. 不宜暴飲暴食。
  3. 飯後不要立即躺下,可以適當散步。

食時進食,可以讓我們吃得更健康、更有活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