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食噎膈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食噎膈,膈證之一。又名食膈。見《醫方考》卷三。詳食膈條。

《醫方考》卷三:“食噎膈,膈證之一。又名食膈。蓋食入胃中,不能下行,而上逆於膈,則為噎膈。其證有三:一曰食噎,二曰膈脹,三曰膈滿。食噎者,食入即噎,不能下咽。膈脹者,膈中脹滿,不能飲食。膈滿者,膈中滿悶,不能飲食,而胸脅作痛。治法,以通為主。若食噎,宜用蘇子、萊菔子、白芥子、香附子、枳殼、厚朴、陳皮、甘草、生薑、大棗。若膈脹,宜用蘇子、萊菔子、白芥子、香附子、枳殼、厚朴、陳皮、甘草、生薑、大棗、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半夏、天花粉、黃連、黃芩、甘草、生薑、大棗。若膈滿,宜用蘇子、萊菔子、白芥子、香附子、枳殼、厚朴、陳皮、甘草、生薑、大棗、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半夏、天花粉、黃連、黃芩、甘草、生薑、大棗。”

《醫宗金鑒》卷十七:“食噎膈,膈證之一。又名食膈。蓋食入胃中,不能下行,而上逆於膈,則為噎膈。其證有三:一曰食噎,二曰膈脹,三曰膈滿。食噎者,食入即噎,不能下咽。膈脹者,膈中脹滿,不能飲食。膈滿者,膈中滿悶,不能飲食,而胸脅作痛。治法,以通為主。若食噎,宜用蘇子、萊菔子、白芥子、香附子、枳殼、厚朴、陳皮、甘草、生薑、大棗。若膈脹,宜用蘇子、萊菔子、白芥子、香附子、枳殼、厚朴、陳皮、甘草、生薑、大棗、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半夏、天花粉、黃連、黃芩、甘草、生薑、大棗。若膈滿,宜用蘇子、萊菔子、白芥子、香附子、枳殼、厚朴、陳皮、甘草、生薑、大棗、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半夏、天花粉、黃連、黃芩、甘草、生薑、大棗。”

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卷三:“食噎膈,膈證之一。又名食膈。蓋食入胃中,不能下行,而上逆於膈,則為噎膈。其證有三:一曰食噎,二曰膈脹,三曰膈滿。食噎者,食入即噎,不能下咽。膈脹者,膈中脹滿,不能飲食。膈滿者,膈中滿悶,不能飲食,而胸脅作痛。治法,以通為主。若食噎,宜用蘇子、萊菔子、白芥子、香附子、枳殼、厚朴、陳皮、甘草、生薑、大棗。若膈脹,宜用蘇子、萊菔子、白芥子、香附子、枳殼、厚朴、陳皮、甘草、生薑、大棗、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半夏、天花粉、黃連、黃芩、甘草、生薑、大棗。若膈滿,宜用蘇子、萊菔子、白芥子、香附子、枳殼、厚朴、陳皮、甘草、生薑、大棗、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半夏、天花粉、黃連、黃芩、甘草、生薑、大棗。”

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卷三:“食噎膈,膈證之一。又名食膈。蓋食入胃中,不能下行,而上逆於膈,則為噎膈。其證有三:一曰食噎,二曰膈脹,三曰膈滿。食噎者,